自然免疫系统.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然免疫系统

危险免疫理论“排除异己”抑或“赏善罚恶”?提出问题?生物体保护自身免受外来病菌的感染和侵害是通过自然免疫系统完成的。当外部抗原(病毒、细菌或寄生虫等)侵入机体时,免疫系统能够识别“自己”和“非己”,并消灭和清除“非己”。简而言之就是识别和处理。本文着重在识别与应答模式上进行一些探讨。经典理论无法对一些免疫现象给出满意的解释:1)肠胃每天都接触大量的细菌,这些细菌都属于“非我”,免疫系统却不会对其进行免疫响应;2)自体的定义是不确定的,自体不断变化。3)无法解释自我免疫疾病现象、特定类型的肿瘤已经成功移植等现象。理论概述:识别过程:执行特异性免疫应答功能的关键因素是由机体受损细胞向APC(抗原提呈细胞)发出的危险信号而不是由那些与机体亲缘关系较远的病原体向APC发出的入侵信号。细胞受损时发出的危险信号使处于静息状态的APCs转变成激活状态,只有激活状态的APCs才能完成抗原提呈从而激活T细胞,没有危险信号参与时,不完全的抗原提呈过程只能引起T细胞凋亡。该识别机制为危险信号→激活APC→激活T细胞→免疫应答;没有危险信号→未激活APC→T细胞耐受。有危险信号还需要有抗原识别信号,二者缺一不可。Fig1危险模式识别过程理论概述:应答过程:一个非正常死亡的细胞发出一个危险信号,并在其周围建立危险域,其邻近的APCs开始识别和捕获抗原,并将捕获的抗原提呈给危险域内的淋巴细胞识别,在危险域内匹配该抗原的细胞被激活进入克隆选择阶段,并产生大量能匹配该抗原的抗体,不在危险域内的淋巴细胞即使匹配了抗原也无法激活。Fig2危险模式应答过程理论延伸: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危险免疫理论的安全感知模型。Sdetector表示检测器集合,a表示免疫细胞,n表示抗原数量,age表示细胞年龄,danger表示危险信号。免疫细胞就是检测器,用来检测攻击。对各种危险因子划分等级,赋予不同的危险信号值,x(t)1,x(t)2…表示不同的危险信号值。X(t)表示某一节点的总的危险信号值。计算机制为:如果检测到抗原,则下一时刻节点的危险信号值线性递增,如果检测到持续的攻击,则该值也递增。如果一段时间内未检测到抗原或者攻击,则该值减少,直到到达规定时间,则清除该危险值。应用:(1)计算机入侵检测(2)网络安全(3)煤矿产业理论优点与应用:优点:(1)更加有效的利用时间和资源(2)系统的响应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文档评论(0)

11922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