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与营养卫生学课件第三节吸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食品学院 Food and health 何计国 Digest and Absorption * Nutrition and health Nutrition and health 第三节 吸 收 吸收是指食物成分被分解后穿过肠粘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或淋巴的过程。小肠粘膜的吸收主要依靠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的方式进行 食物吸收的主要部位是小肠上段的十二指肠和空肠。回肠主要是吸收功能的储备,用于代偿时的需要,而大肠主要是吸收水分和盐类 一、吸收部位 人的小肠长约4m,其内表面面积仅0.33m2,但经过小肠内壁的环状皱褶、绒毛和微绒毛的放大作用,吸收面积可达200m2 小肠的这种结构使小肠内径变细,且增大食糜流动时的摩擦力,延长了食物在小肠内的停留时间,为食物在小肠内的吸收创造了有利条件 1、吸收形式 蛋白质的吸收主要是游离氨基酸形式,肽和完整蛋白质虽有吸收,但仅占2% 二、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一)蛋白质的吸收 2、吸收部位 小肠上段特别是十二指肠 氨基酸以主动转运的方式被吸收,转运氨基酸的载体有中性、酸性和碱性氨基酸载体3种 3、吸收方式 由于氨基酸的吸收是依赖载体的主动转运过程,故可以逆浓度梯度进行,即便肠粘膜细胞内氨基酸的浓度大于肠腔中的浓度,这种转运机制有利于氨基酸的彻底吸收 小肠粘膜细胞上还存在着吸收二肽和三肽的转运体系,用于二肽和三肽的吸收,并在胞浆中氨基肽酶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游离氨基酸 4、寡肽的吸收 在新生儿,可以通过肠粘膜细胞的胞吞作用摄入完全蛋白质,但这种作用仅在出生后前两周比较活跃 5、完整蛋白质的吸收 吸收入肠粘膜细胞中的氨基酸,进入肠粘膜下的中心静脉而入血,经血液循环运送至全身,在细胞可以用于合成蛋白质,也可以发生分解代谢并释放能量。 6、吸收后的转归 脂类消化过程中产生的脂肪酸、甘油一酯等具有较大的极性,能够从乳胶体的酯相扩散到胆汁微团中,形成微细的混合微团 (二)脂类的吸收 脂类吸收的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肠的下部和空肠的上部。消化与吸收是同时进行的,消化后的产物迅速被吸收保证了消化的顺利进行 短链和中链脂肪酸极性较强,很容易分散而被吸收,其甘油一酯在进入肠粘膜细胞后,在肠粘膜脂肪酶的作用下,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由于分解产物的极性较强,可直接进入血液,经肝门静脉入肝 1、短链和中链脂肪酸的吸收 长链脂肪酸与一小部分中链脂肪酸及其甘油一酯随混合微团被吸收入场粘膜细胞,在胞内,在光面内质网上转酰酶催化下,再合成为甘油三酯或磷脂 2、长链脂肪酸的吸收 3、胆固醇的吸收 胆固醇的吸收较其它脂类慢且不完全,已吸收的胆固醇大部分被再酯化生成胆固醇脂 长链甘油三脂、少量中链甘油三脂、胆固醇、磷脂等与肠粘膜细胞合成的载脂蛋白组成乳糜微粒,进入淋巴,由淋巴再进入血液循环 (三)糖的吸收 糖的吸收主要在小肠上段完成,不同的糖,其吸收机制不同,一般地,戊糖靠被动扩散吸收,而己糖则靠载体的主动转运吸收 由于载体转运有特异性,小肠粘膜细胞膜上运载糖的载体要求糖的结构为吡楠型单糖,并在其第二位碳上有自由羟基 葡萄糖、半乳糖等能与载体结合而迅速被吸收,而果糖、甘露糖等因不能与这类载体结合,主要依靠被动扩散吸收,所以吸收速度较低。糖吸收后通过小肠中心静脉进入血液循环 脂溶性维生素A、D、E、K及维生素A的前体物胡萝卜素等,主要是与脂肪酸一起通过被动转运而被吸收,吸收后大部分掺入乳糜微粒进入淋巴 (四)维生素的吸收 1、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胡萝卜素在小肠粘膜细胞内双加氧酶的催化下,分解成两分子的对称结构,含有白芷酮环的视黄醇 水溶性维生素包括B1、B2 、B6 、B12 、维生素C、PP、叶酸等,其吸收形式各不相同,但吸收后均进入血液循环 2、水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文档评论(0)

autohh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