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移动通信网络 0.1 移动通信发展事件 20年代美国底特律警察局车载无线电。只接收。天线和耗电困难。 1930年实现双向通信。 真正大量使用移动通信是海洋运输,船载重大,可以支撑电能消耗。 1946年,基地台为中心,覆盖80km,可和市话相连。调幅转向调频。频率资源开始不足。 1979年,蜂窝通信出现。小区通信技术和频率再用技术。但是是模拟信号。 1987年,GSM(Group Special Mobile数字蜂窝移动)出现。抗干扰能力增强,频率再用距离缩短。多径时延传输速度和传输容量成为主要问题。 0.2 移动通信发展总结 第一阶段。1920-1950年,舰船和军用,短波频段(150M)和电子管,人工交换信号。 第二阶段。1950-1960年,450M高频,向半导体过渡,半自动交换信号。 第三阶段。70年代 @800MHz频段 @集成电路 @蜂窝系统概念和理论,数字信号 @移动台体积革命 第四阶段。80年代以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处理器应用。 第五阶段。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结合(M+I) GPRS、CDMA、BlueTooth 0.3 模拟网与数字网 频谱利用率高,提高系统容量。 提供多种业务,提高通信系统的通用性。 抗噪声、干扰能力增强。 便于网络管理和控制。 安全保密。 降低成本并减小移动台的体积和重量。 0.4 移动通信发展目标 Whoever Whenever Wherever Whomever Whatever 无论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地方都能自由地与世界上其他任何人进行任何形式的通信 1. 移动通信的主要特点 无线电波传输。自由。距离损耗;阴影效应;多径干扰;移动中信号随机起伏。 干扰环境复杂。系统本身(邻道、互调、共道、多址);外界(天电、工业)。 频谱资源有限,而需求剧增。开辟频段;提高利用率;合理分配严格管理。 网络异构。平面;立体。给计费、定位、信道分配、鉴权、信令格式、过境切换带来极大问题。 工作站在移动中使用。体积、防高温、水、震动、电源 2、移动通信的传输方式 单向和双向。单向主要用来寻呼和报警。双向分为: 单工通信。交替进行收发。分为同频单工和异频单工。主要适用点对点。 同频:设备简单;会议网络容易形成;接收与发射互不干扰;功耗小。同频干扰;通话间断;需要多频道时间隔大,造成浪费。适用调度系统。 异频:增加频谱利用率。收发仍不同步。 单工主要为了省电。 双工通信。收发同步。两副天线或者双工天线。天线始终工作造成耗电量大。移动台不能直接通话。时分双工。 半双工通信。基地台双工,移动台单工。中继台?一般成对 3、常用移动通信系统 无线寻呼系统 @单向、不可知结果 @寻呼编码容量、联网 @人呼人,人呼物,物呼物是发展方向。 @双向寻呼 主要结合internet 无绳电话(Cordless Telephone) @CT-1 @CT-2 数字信号、时分双工 800MHz、40个信道、信道动态分配 因为功率较小支持蜂窝实现频率再用 支持加密、国际标准 集群通信系统 专用移动通信网、频率共用、频道动态分配、半双工通信、讲话限时。可以单呼、组呼、群呼。可移动调度台。 3、常用移动通信系统 卫星通信系统 @好 @同步卫星距离地面太远,移动台信号不好 @低轨道卫星实现容易,但越低卫星数目越多,卫星阵列 @纷纷失败。铱星,MOTOROLA公司,共66颗。 4、蜂窝技术 蜂窝移动系统概述 @大功率发射机提供很少信道资源 @划分成小区,小功率 @相邻小区不允许使用相同频率 @相隔一定距离的小区可以重复频率,即频率再用 @小区分裂,不能无限制 @小区群数不能太少以保证频率再用距离 @越区切换,要求小区半径不宜过小 @全双工 4、蜂窝技术 频率复用 @概念 @图,六边形?(没有间隙、最大面积、贴近圆) @c=mkn m:复制次数,k:信道数,n:小区数 @n越小越好。干扰与容量 @n=i*i+i*j+j*j 同频相邻小区的寻找 @33MHz带宽,两个25kHz单信道作为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