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 第一讲 一、应用文概述 什么是应用文? 应用文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处理公私事物、交流传递信息、解决实际问题时所使用的具有直接实用价值和惯用格式的文章的总称。 什么是应用文写作? 是机关或个体应用于日常工作和生活需要的一种写作活动,应用文是应用写作的成果。 二、应用文的分类 应用文 日常应用文书 就业文书:演讲稿、竞聘词、求职信、个人简历、述职报告 条据类:请假条、借条、留言条等 书信类:电子信函、专用书信等 礼仪类文书:祝词、欢迎(送)词、答谢词、解说词、名片、短信 会议文书:开幕词、闭幕词、会议记录、会议纪要 公文:函、通知、报告、请示 科技文书:实习报告、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报告、说明书 三、应用文的特点与写作要求 (一)应用文的特点 1、写作目的上的实用性 据以办事,解决实际问题,讲究现实目 的和效用。 2、写作内容上的真实性 事实材料要绝对真实,既不可有意做假, 也不能无意失真。 3、写作方法上的程式性。 (二)写作要求 1、实:内容真实,文风朴实。 △材料要真实可靠,数字要确实无误,判断要 符合实际,办法要切实可行。 △鲁迅:写文章要“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 勿卖弄。” 2、准:文如其事,恰如其分。 △文种要选准,语气要得体,用词要准确。不能词不达意,或生歧义,古有“一字入公文,九牛拔不出”之说。 △著名法国小说家福楼拜:“我们不论描写什么事物,要把它表现出来,唯有一个名词;要赋于它运动,唯有一个动词;要说明它的性质,唯有一个形容词,我们须继续不断地苦心思索,非发现这唯一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不可。” △判断下列词句是否准确 1、带毛、带泥的肉不绞不卖。(卖肉店服务公约) 2、砍伐一人高的油松一棵,罚款5元;砍伐碗口粗的杉木一棵,罚款10元。(林场) 3、凡请事假、病假三天以上者,扣发当月奖金。 4、丰俭由人(饭店) 5、集体结婚 6、人牙麻将(人造象牙麻将) 3、简:言简意赅,陈言务去。 △写作要精炼,惜字如金。做到篇幅简短,内容简要,表述简明,“字则期少,意则期多。” △俄著名短篇小说家契诃夫:“简练是才力的姐妹”。 △老舍:“世界上最好的文字,也就是最精炼的文字”。 △“王勃止呤”的故事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世界上最短的信,是雨果写给出版社的,只有一个标点“?”。 △世界上最短的社论,是1968年8年14日美国《明星日报》社论,标题是《约翰逊认输》,全文只有一个字:“妙!” △世界上最短的小说,是美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弗里蒂克·布朗所写。全文是:“世界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 △“啰嗦先生”的一封家信 吾妻: 昔日啰嗦往日啰嗦而今不复啰嗦也。吾在下月即返故里,不在初一,即在初二,不在初二,即在初三,不在初三,即在初四……不在二十八,即在二十九,所以不写三十日,因下月系小月之故也。家中有棉鞋一双,希吾妻拿出来拍拍打打,打打拍拍,因多灰尘之故也。希吾妻千万不要忘记。为省笔墨起见,吾不写草头大萬字,故以方字去点代之。…… 四、应用文的主旨 主题又称主旨,是作者通过文章的具体材料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或基本观点。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决定着文章的质量。应用文的主题形成,往往是“意在笔先”,即根据应用文的撰写目的而确定,根据撰写目的搜集材料、占有材料和选择材料,根据撰写目的确定文体。 五、应用文的材料 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历史材料和现实材料;具体材料和概括材料;正面材料和反面材料等。 如何选择材料? ①围绕主旨来选择材料;②选择真实准确的材料;③选择典型的材料;④选择新颖的材料。 六、应用文的思路和构思 1、归纳和演绎思路; 2、总分思路; 3、因果思路; 4、比较思路; 5、递进思路。 七、应用文的语言表达方式 平实、准确、简洁、庄重这是作为日常应用文语言的四个基本特征。 启功墓志铭(自撰) 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面微圆,皮不厚。瘫趋左,派曾右。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生平,谥日陋。身与名,一齐臭。 (1977年作) △卓文君致司马相如的诗信 一别之后,两地相思,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