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应用心理学 临床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2.问卷调查法 3.测验法4.个案法5.相关法6.实验法 一 临床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目的与策略(一)基本目的临床心理学研究有两个基本目的。第一,进行行为描述和估计总体参数。第二,检验变量间关系的假设。 二 临床心理学研究方法一——观察法(一)观察法的类型1.自然观察法2.实验观察法3.参与观察法4.非参与性观察 (二)观察的目的与记录1.观察者对行为的可接近性。2.有关行为发生的频度。3.有关关键行为的反应属性。4.搜集资料的目的。5.所需资料的广度。6.研究者可以利用的人力、资金和物力。 (三)观察法的优、缺点1.优点:用途广,使用方便,可以得到许多基本的、较真实的资料。2.缺点:不适用于评估人的内隐性认识评价、态度、思考和情感活动。 三 临床心理学研究方法二——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指利用问卷来搜集资料的调查方法。 四 临床心理学研究方法三——测验法测验法是利用标准化心理测验评估个体的能力、态度、成就、性格和心理状态等心理特征的一种研究与诊断方法。 五 临床心理学研究方法四——个案法(一)个案法介绍个案法是对某个现象的一个特例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二)个案法评估治疗效果的具体方法1.ABAB设计2.多元基线设计3.同时治疗设计六 临床心理学研究方法五——相关法相关研究法是考察两个变量是否有联系(共变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七 临床心理学研究方法六——实验法(一)实验法的特征其主要特点是在控制条件下,实验者系统地操作或改变一个或几个变量(称作“自变量”或“实验变量”),以观察、测量和记录对其他变量(称作“因变量”)的影响。 (二)实验法的分类1.前实验2.准实验准实验的常用设计方法:(1)不相当的独立组设计(2)匹配组设计(3)次系设计3.真实验 自杀及其预防 一 自杀的概念自杀是造成死亡的蓄意行为或危及生命的自残行为。二 自杀的类型1.失范性自杀2.利他性自杀3.利己性自杀4.宿命性自杀 三 自杀的原因(一)心理因素1.自杀行为的心理动力学理论弗洛伊德认为,自杀的主要原因是个体原发性内部冲突。2.自杀的习得学说3.自杀者的人格特征个性抑郁,常常感到孤独;缺乏主见和判断力,对事物容易犹豫不决,自尊心低;偏激,认识问题范围狭窄;行为有冲动性;神经质。 4.自杀的动机(1)人际动机(2)个人内心动机(二)社会因素文化信仰差异、职业发展不顺、婚姻不和、家庭暴力、社会动荡等因素。(三)医学因素遗传、疾病及身体残疾等。 四 自杀的心理表现(一)自杀意念的产生从自杀念头出现,到最后采取自杀行动的时间,可以长达数年或短至几天、甚至几小时。(二)自杀未遂自杀未遂者大约每年有100~300∕10万人,远高于自杀死亡者。 (三)自杀致死自杀致死者有强烈的自杀动机,对生与死的选择没有什么矛盾,死的愿望大于生的愿望,自杀计划较为周密,多选枪击、自缢、跳楼、服用大量剧毒药或多种药混合服用、驾车坠崖等。 五 自杀的预测与预防(一)自杀的预测1.个人因素(1)性别。我国农村妇女自杀死亡率高(西方自杀死亡率则以城市男性为高)。(2)年龄。20~24岁的青年及老年人自杀死亡率高。(3)教育水平。教育水平与自杀呈负相关。 (4)职业。医生、作家自杀率高。(5)婚姻。离婚、守寡、鳏夫、独身者较已婚者自杀率高。(6)遗传。有自杀家族史者,其自杀率高于一般人群。2.社会动荡社会动荡、战争、感情受挫、家庭矛盾、夫妻不和、人际关系紧张、考试失败、失业、孤独、经济困难、退休、下岗、缺乏社会支持等人群自杀率较高。 3.自杀的基本线索(1)当事人在近期内有自我伤害或自杀未遂行为,其自杀死亡的可能性比没有类似历史者高十几至几十倍;(2)当事人向亲属、朋友、医务人员以及其他人员或在日记中透露过自杀的意愿;(3)与朋友讨论过自杀的方法,并做某种物质准备,或在能自杀的场所徘徊等。 (二)自杀的预防1.一级预防(1)迅速确定自杀原因。(2)请求当事人的亲人、朋友参与并在短期内构建强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减轻其心理应激,解决心理问题。(3)鼓励自信,干预时应以鼓励和解决问题为主。 (4)培养对抗应激的心理能力,纠正不良的心理防御方式,这是最根本而有效的预防方法。2.二级预防对处于自杀边缘的人迅速进行危机干预。3.三级预防这是针对自杀未遂者采取的防范措施。 变态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形成原因一 生物因素(一)遗传(二)机体创伤(三)生化改变二 心理因素(一)个体婴幼儿时期的心理剥夺。1.口部剥夺2.父母剥夺3.父母对子女不适当的情感表达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天上有颗南仁东星》第二课时 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 统编版.pptx VIP
-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三第十一章《电路及其应用》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VIP
- 14、圆明园的毁灭(课件)第二课时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1).pptx VIP
-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乘法》(大单元教学设计).docx VIP
- 同上一堂党课初中篇 中流砥柱观后感五.doc VIP
- 最新2016-2017学年秋季学期人美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doc VIP
- 《互联网》精品课件.pptx VIP
- 浙江维思通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 20000 吨锂电池新型材料项目环评报告.docx VIP
- BIM基础培训教材课件.pptx VIP
- 管理学:激励PPT教学课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