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引诗·用典》一百条
《引诗·用典》一百条
古往今来的文化瑰宝,熏陶着人们的内心世界,感染着人们的精神情感,启迪着人们的聪睿智慧。当我们徜徉在充满魅力的文学作品中,领略令人神往的中外名著永不熄灭的光辉的时候,不难发现,引诗、用典,是大师们创作中常用的手法之一。他们既是杰出的创作者,又是文化瑰宝的传承者。他们博学强闻,精美的诗文典故烂熟于心,在自己创作中随手拈来,赋予新意,融为一体,运用自如,创造出美不胜收的经典作品。阅读大师们的作品,需要正确理解领会他们所引之诗、所用之典,这样才能领悟大师们作品的精髓,感悟他们蕴含在作品中的真谛。同样,正确理解领会他们所引之诗、所用之典,也有益于我们自己的写作,乃至创作,使我们达到另一番境界。
《引诗·用典》一百条(一)
1、【白帝高为三峡镇】
杜甫《夔(kuí)州歌》(其一):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流开辟流其间。白帝高为三峡镇,夔州险过百牢关。
首句:东汉末年,刘璋把蜀地分为东巴、西巴和中巴三个地区,夔州属巴东郡,在中巴之东。巴东山,即三峡一带的山。
开辟:指天地开辟以来。有的将“江流开辟”注为“巫山中断,江水奔流其间”。
白帝:白帝城。
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镇:白帝城扼瞿塘峡口,高镇三峡。
百牢关:在陕西勉县西南,两壁高山对峙,六十里不断,汉水流经其间,因为与夔州的瞿塘相似,所以说“夔州险过百牢关”。
《夔州歌》共十首绝句,都是歌咏夔州的山川形势和古迹。这一首作于大历初,写夔州地势之险。刘白羽《长江三峡》引用的两句,写白帝高镇三峡,又以百牢关作比,突出瞿塘峡口的险要。
2、【鞭长莫及】
《左传·宣公十四、十五年》:宋人使乐婴齐告急于晋。晋侯欲救之。伯宗曰:“不可!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天方授楚,未可与争;虽晋之疆,能违天乎?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汙(污wū),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贪垢,天之道也。君其待之!”乃止。
乐婴齐:宋国公族,是宋戴公的五世孙。
晋侯:指晋景公。
伯宗:晋国大夫。
“虽鞭”二句大意是:马鞭虽长,也不宜鞭挞在马腹上。是说晋国虽然强大,也不宜以楚国作为攻击的对象。一说“不及马腹”比喻力所不及,是说晋国虽然强大,恐怕也无力战胜楚国。
“天方”句:意思是指楚国正是得天命而日益强大的时候。
疆:“强”的异体字。
“高下”句:“高下”犹言“屈伸”。是说遇事能屈能伸,必须心中有数。这里是指在救宋的问题上,行动必须因时制宜,不可不知权变。
“川泽”句:汙:“污”的异体字。是说川泽是众水所归之处,可以容纳污垢之物。
“山薮”句:薮读sǒu,草野。疾:毒物,害虫。是说山林草莽之中,可以允许毒虫隐藏。
“瑾瑜”句:瑾瑜:美玉。匿:藏。瑕:玉上的瘢疵。是说玉质虽美,上面也不妨含有瑕疵。
“国君”二句:含垢:忍受耻辱。是说晋国应忍一时之辱,不宜以不救宋为耻。
鲁宣公十四年(前595年)秋,楚国伐宋,形势危急。第二年宋国求救于晋,晋景公本想出兵救助,经晋大夫伯宗的一番议论,改变了出兵的主张。后多以“鞭长莫及”比喻力所不及。
3、【采莲南塘秋】
南朝乐府《西渊曲》: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归,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下:去。
西洲:诗中女子和她的情人曾经欢会过的地方。
江北:指男子所在的地方。
杏子红:指杏红色。
鸦雏:小鸦。
伯劳:鸟名。
乌臼:即乌臼树。
翠钿:用翠玉做成或镶嵌的首饰。
青楼:古代女子居住处的通称。
曲:支、根。
海水:指江水。
这首南朝乐府民歌,通过景物描写和季节变幻的铺陈,写一个女子对情人的深长思念。朱自清《荷塘月色》引用“采莲南塘秋”等四句,是作者通过联想,引起对江南的怀念。
4、【仓廪实而知礼节】
《管子·牧民》(节录):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张则君令行。
牧民:犹治民,古代把官吏统治百姓比为牧人牧养牲畜,故称。
四时:四季,借指农业生产。
廪:米仓。
远者:指远处的诸侯。
服:遵守。
度:法度。
四维:旧以礼、义、廉、耻为治国的四纲,称为“四维”。
《牧民》篇是专门阐述治理国家和治理百姓的道理的。这一段论述农业生产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贾谊在《论积贮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4.XX银行_信息科技外包服务中断应急预案管理办法.doc VIP
- 学习贯彻《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PPT:持之以恒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附文稿).pptx VIP
- 绍兴续志1994—2005湖塘街道资料长篇.doc
- 快乐汉语第一册第二课.pptx VIP
- ISO8502-3喷砂后钢板表面灰尘清洁度标准.pdf
- 牛津译林版英语九年级上册9AReading &Task中文翻译口语材料.docx VIP
- 初中历史教师如何应对学生的个别差异.pptx VIP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自主综合测试 (基础卷)(含答案).docx VIP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期中模拟试题(Starter Units 1-Units4)(含答案).docx VIP
- 嵌入式软件工程师招聘条件.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