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学院附中高二历史月考试卷.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吕梁学院附中高二历史月考试卷

学院附中2014-2015学年第学期高试题 (说明:本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C.都属于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D.都是为了巩固统治而实施的 2.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符的历史时期是 ①春秋、战国 ②隋、唐 ③宋、元 ④明、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②④ 3.《汉书·地理志》言:“秦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据此,秦朝实行了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世袭制 4.元代管理全国佛教僧徙和藏族军民政教事务的中央军署是 A.中书省 B.宣政院 C.行中书省 D.理藩院 5.下列各项中,反映中国古代君权加强、相权削弱的是 A.州刺史的设立 B.分封制的创设 C.三省六部制的完善 D.行省制度的创立 6.《文献通考》描述宋代官制:“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廷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材料反映的宋代政治制度的突出特点是 A.重视分权和制约???B.加强对军队的控制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重文轻武 7.秦朝建立的丞相制度在隋唐进行了一次重大调整,这主要是指 A.设立三省,分散相权 B.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C.设参知政事,分割相权 D.设立内阁,强化相权 8.中国古代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时期解决“权力制衡”的措施是 A.突破贵族对官职的垄断权 B.扩大官员入仕的来源 C.分割权力并完善运行机制 D.将行政、军、财权分割 9.下列历代措施中,起到限制地方割据势力作用的有 ①汉武帝颁行“推恩令” ②唐玄宗设置节度使 ③宋太祖派文臣任知州 ④明太祖在地方设“三司”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公元前一世纪……为了增加政府的新血液,仿效战国时代‘招贤’办法,命高级官员和地方政府推荐‘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人士,政府中非贵族血统的官员群遂逐渐形成一个新兴的士大夫阶层。”这里的“招贤”办法是 A.世官职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1.“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一情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世袭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2.钱穆指出,起于元代的行省制度与中央集权不同,“实近似于一种变相的封建,乃是一种分权统御制也”,“此种制度在平时足以障碍地方政事之推进,而增加地方与中央之隔阂;而待一旦中央政权削弱,各行省转易成为反抗中央,分区割据之凭藉。”他认为行省制度在元代 A.实际上是分封制的复辟 B.改善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C.削弱中央,加强地方权力 D.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13.自汉代到明清,“中朝、内阁、军机处”三个机构的共同点是 ①取代了相权? ②行政效率低下? ③强化了君权? ④始终由高官任职 A.① B.③ C.①② D.③④ 14.下列关于明代内阁制和清代军机处的说法,正确的是 A.清朝设置军机处用来取代内阁制度 B.内阁无权向六部发令,军机处则有权发令 C.两者都无权向六部或各省发布命令 D.内阁首辅等于宰相,军机处是临时性机构 15.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B.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 C.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 D.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 16.《汉书·食货志》称:“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梁肉,亡农夫之苦,有仟伯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据此判断统治者最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A.整顿吏治 B.削弱王侯 C.重农抑商 D.农商皆本 17.春秋战国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开始出现。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铁犁牛耕的普及和推广????B.井田制的确立 C.均田制的实行???D.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 18.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公有制,土地属于全体国民所有 B.战国时期的改革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C.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 D.均田制所体现的是一种土地国有制,自唐代开始实行 19.《新全球史》载:“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对“这项制度”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缓解了政府的财政问题 B.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C.促进了自然经济的发展 D.解决了土地兼并问

文档评论(0)

gangsh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