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昆虫学--昆虫咬伤的症状及处理资料.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昆虫咬伤的症状及处理蜈蚣蛰伤蜈蚣俗称“百足虫”,常在阴暗潮湿的墙角、砖缝,阴沟、杂草丛中栖生。两前足各具有一对附肢,这是一对毒肢,亦称毒爪,爪末端呈钩状,中央为管状与体内毒腺相通,当毒爪刺入皮肤时即放出毒汁,引起皮肤损伤和全身中毒症状,皮肤被咬伤后于伤处发生两个瘀点,继之周围皮肤出现肿胀,有灼热、剧痛和刺痒感,所属淋巴结和淋巴管发炎,轻者数天皮疹即可消退,重者局部皮肤发生红肿或坏死外,还可出现发热,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心悸及抽搐等全身中毒症状。应急处理⑴发现咬伤后立即用肥皂水冲洗患处,用拔火罐方法尽量吸除毒汁。局部涂搽5%~10%稀氨溶液(氨水)或5%~10%碳酸氢钠(小苏打)溶液。也可用碱粉或酒精调成稀糊状外涂, 以中和蜈蚣释放出的酸性毒汁,可达到止痛及减轻中毒症状,但伤口不宜用湿敷的办法,否则易出现水疱、糜烂或组织坏死。⑵疼痛较剧烈者可注射杜冷丁、吗啡等止痛或局部封闭治疗。⑶局部坏死感染,或有急性淋巴管炎者,应加用抗菌药物。蜂类蛰伤主要包括蜜蜂和黄蜂(又名”胡峰”或“马蜂”)蜜蜂马蜂主要症状(1)无论是蜜蜂还是黄蜂,被二者蛰伤后(尾刺刺入皮内),一般只表现局部红肿和疼痛,数小时后便可自行消退,没有全身症状.(2)如果蜂刺留在伤口内,在红肿的中心可见一黑色小点,有时局部会引起化脓.(3)黄蜂蛰伤的局部症状较严重,如果被群蜂蛰伤时,严重者有发冷发热、喉头水肿和全身酸痛的过敏反应症状;甚至患者会出现休克昏迷、发生血红蛋白尿,以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危及生命的症状.应急处理(1)切勿挤压伤口,以免更多的毒液进入血液内,散布全身,加重病情.如果伤口有刺针残留,应立即拔除掉.局部伤口可以立即采用拔火罐的方法吸出毒液.(2)如果是蜜蜂蛰伤,可使用弱碱性液洗涤以中和酸性毒液(比如5%碳酸氢钠溶液、肥皂水或者3%氨水).如果是黄蜂蛰伤,则应该用弱酸性液中和(比如3%硼酸水、1%醋酸或稀食醋).不过无论是哪种蜂蛰伤,都可以用中药夏枯草或野菊花,捣烂敷在患处。(3)局部疼痛剧烈者作封闭治疗,亦可给予镇痛剂口服.(4)如果被蛰伤者口渴,可以饮用清凉饮料或开水,但绝不能食用含有酒精的食物和饮品。在野外为了避免被蜂类攻击,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外出时尽量不要使用香水发胶等香味浓郁的化妆品。②外出最好穿灰色、棕色或白色衣服,因为鲜艳的服装和艳丽的饰物容易吸引毒蜂。③携带的甜品和含糖饮料要密封好,因为类似于花香的气味特别招蜂类喜欢。④如果不小心引发蜂群攻击,应就地蹲下,用随身携带的衣物遮住头脸和其他裸露部位,而且千万不能试图反击。蝎子蛰伤蝎子是滋生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的一种蜘蛛纲节肢动物,喜欢在气温高,天气炎热干燥的季节活动,大多生活于片状岩杂以泥土的山坡、不干不湿、植被稀疏,有些草和灌木的地方,而且蝎子的种类繁多。东全蝎沁全蝎东亚钳蝎迈克尔蝎主要症状当蝎子毒刺蜇人后,其可将毒液注蜇人体。由于蝎毒内含毒性蛋白,其主要有毒成分为神经毒素、溶血毒素、出血毒素以及使心脏和血管收缩的毒素等,所以被蝎子蜇伤后,局部出现一片红肿,有烧灼痛,中心可见蜇伤痕迹,轻者一般无全身症状。如果中毒严重,可出现头晕、头痛、嗜睡、流涎、畏光、流泪、恶心呕吐、口与舌肌强直、大汗淋漓、呼吸急促、脉搏细弱和肌肉痉挛等。中毒严重者多为幼儿,甚至还可发生鼻、肺或胃肠出血、肺水肿、昏迷,直至呼吸、循环衰竭而危及生命。应急处理①伤处若有毒刺残留,应迅速拔出。  ②在蜇伤处上端(近心端)2-3厘米处,用止血带或布带、绳子扎紧,每15分钟放松1-2分钟。  ③用手自伤口周围向伤口处用力挤压,使含有毒素的血液由伤口挤出。或用吸奶器、拔火罐等吸取毒液。若口腔粘膜无破损,也可用口吸出毒液。  ④用3%氨水、石灰水上清液、1:500高锰酸钾液、5%碳酸氢钠液等任何一种清洗伤口。  ⑤伤口周围可用冰敷或冷水湿敷,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和扩散。  ⑥伤口周围可涂擦南通蛇药,也可内服。  而对于伤口处,可用如下方法处理:  (1)用蒲公英的白色乳汁外敷伤口;  (2)雄黄、枯帆各等份,研成粉末后用茶水调成糊状,涂于伤口上,每天涂3次,1~2天可愈;  (3)白矾、半夏适量研末,醋调贴患处,痛止毒出;  (4)大青叶、半边莲各适量,捣烂外敷或煎服;  (5)大蜗牛1个,洗净连壳捣烂涂伤口;中毒严重者及幼儿,应立即送医院救治。隐翅虫隐翅虫,又被称为“影子虫”,因翅膀不可见而得名,属昆虫纲,鞘翅目,隐翅虫科。孳生在潮湿的地方,如淡水湖边、水沟、池塘、杂草丛、水稻、玉米等作物田中。其爬行速度很快,飞进室内后便在天花板、墙壁上、家具、衣物表面、人体上四处爬行,使人染病。进入室内的隐翅虫能耐饥数日,使人体不断受到损害。毒隐翅虫,又被称为“青腰虫”,体外没有毒腺,不会蜇人,但是体内有毒液(强酸性毒汁),在被打死后毒液会流出来。黑巨隐翅虫主

文档评论(0)

cc88055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