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合并风
合并风
全国高校合并风的喜与忧
文 彭在钦 刘芳宇
近年来全国铺天盖地刮起的高校合并飓风,无疑成了世纪之交我国教育界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数百所高校不约而同地结盟合并,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密切关注。这一现象的出现昭示了人们:加大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力度已经刻不容缓。
(一)席卷神州大结盟
我国近半个世纪以来的高等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也有如一头负重的老牛,前行缓慢,步履艰难。相当一部分高校存在着规模偏小、机构臃肿、部门重叠、教企不分、行政人员多于专职教师、尊师重教落不到实处等等弊端。为教育减负、迅速发展计,为与国际教育体制接轨同步,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第一个重大举措——一场声势浩大的合并飓风席卷神州大地。
设在杭州的浙江大学得风气之先,于一九九八年九月十五日宣布,与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成学科设置、办学规模在全国名列前茅的新浙大。在此之后,类似的高校合并消息接踵而至,主要有:北京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合并;清华大学与中央工艺美术院合并;西安交通大学与西安医科大学、陕西财经学院合并;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合并,同济大学与上海铁道大学合并;南京的东南大学、南京的东南大学、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南京地质学校也同时并入该校。
中国高等院校布局方针的调整,早在一九九三年便已开始,近年来加快了步伐。这是因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呈现多学科交叉的特点,一批学术水平一流、杰出人才荟萃、在国际上有重要地位和影响的著名大学,基本上都是综合大学。世界一流的医学院绝大多数都在建在综合大学,著名的综合大学大多数都有高水平的医学院。因此,中国需要尽快建成一大批层次高、规模大、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大学。
据有关统计资料,1995年,即全国高校大规模合并前,我国共有1054所高等院校,其中本科院校616所,专科院校438所。合并后,高校总数有所减少,但由于有一批中专学校升格为高等专科学校,其总量变化并不是很大。到2000年2月截止,全国仍然有本科院校1022所,高等专科学校和职业技术学院432所。变化很大的却是,国家不再提倡办学太专门化、太行业化,不支持各部委搞行业办学、部门办学,而主张综合性、多元化、立体化(如新组建的吉林大学合并了分别隶属于教育部、卫生部、国土资源部、信息产业部的五所大学)。因此,合并后的中央部属高校大多数统一归口到教育部管理,目前已有近百所高校由教育部主管,隶属各省的高等学校也大多由省教育厅归口管理。
新北大组建,是朝着这一目标前进的一项最重大的举措。它使得在中国最负盛名这所学府,学科更加齐全、结构更加优化、综合实力更强、办学效益更高。新清华、新复旦、新交大、新浙大等也无一不是以此为准绳进行组建的。几年来,全国已有一千余所大专院校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通过合并,普通高等院校减了100多所,一批文、理、工、农、医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重新涌现。随着这一改革进程的持续,现有中国教育资源将全面地得到合理调整和配置,充分发挥效用,为构筑下一世纪中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基本框架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一百年来风和雨
20世纪初以来的旧中国高校虽已初具现代性大学的特征,但由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处于弱国的地位,大学饱受战乱与天灾之苦,一直过着颠沛流离、风雨飘摇的生活。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八年的抗战致使具有了一定规模、一定知名度的一些中国大学再遭重创,北京、上海、南京、天津等地的一些著名大学迫于无奈,忍痛“乔迁”,而且一迁再迁,从北京、南京等地迁到了江西、湖北、湖南再到四川成都、重庆,成了名副其实的流亡大学。好不容易熬到了抗战结束,又是三年解放战争,蒋政权忙于内战,无暇顾及高等教育的发展。可以这样说,整个20世纪的上半个世纪,中国的大学都是在动荡不安、烽火硝烟中艰难度过的。
中国的大学真正取得根本性的变化和蓬勃的发展,是在20世纪的下半个世纪,也就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十年。
五十年中,中国高等教育依然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岁月:50年代初的院系调整、60年代初中期的精简下放、“文革”十年内乱冲击、70年代末的恢复整顿、80年代的稳步发展、90年代的合并重组。每个阶段都有其特殊性,每个阶段都有它的政治背景和社会原因。
新政权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百业待举,虽达成了振兴高校的共识,但由于经济实力的限制、办校经验的不足、管理人才的匮乏等原因,导致了一时的无从下手、束手无策。在没有找到新的更好的改革办法之前,学习苏联“老大哥”成了唯一的选择,于是就有了我们常提起的前苏联高教模式,就有了1952年间的全国范围内的“院系调整”。所谓前苏联高教模式,就是按部门、按行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