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五输理论指导针刺治疗失眠浅论.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五输理论指导针刺治疗失眠浅论.doc

五输理论指导针刺治疗失眠浅论   【摘要】失眠是一种常见病证,采用西药治疗副作用较大,单纯中药治疗往往难于迅速起效,针刺疗法可以迅速调整气血、平衡阴阳,疗效较好。五输理论来源于《黄帝内经》,将脏腑病因病机与地支相结合,从而在时间空间相结合的基础上指导针刺治疗失眠,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和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为针刺治疗失眠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五输理论;针刺;失眠   【中图分类号】R246.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8-0039-02   Abstract:Insomnia is a common symptom,using western medicine to treat insomnia produces some undesirable effects, and the use of herbs only,has shown slowed therapeutic effect.For long term treatment of insomnia conventional medicin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y be used. However Acupuncture has shown immediate result in initiating and prolonging the hours of sleep in insomniacs as it readjust qi and blood flow velocity. The author used wushu-theory to guide the use of acupuncture in treating insomnia. The cases treated with this approach showed good results, with ease initiation and increased hours of sleep.   Keywords:Wushu-theory;Acupuncture;Insomnia   失眠是指入睡困难、睡中易醒及早醒等导致的睡眠质量低下、睡眠时间明显减少的一种常见病证,严重者甚至彻夜不眠。长期失眠可引起疲乏无力、头痛、烦躁、记忆力减退等症,甚则诱发一系列心身疾病。很多患者深受其苦,但临床治疗西药副作用大,单纯中药治疗往往难于迅速起效,而针刺疗法可以迅速调整气血,平衡阴阳,治疗失眠临床效果明显,现介绍如下。   1对不寐病因病机的认识   失眠可以归属于中医学的“不寐”、“不得卧”。对其病因病机,《灵枢?邪客》认为:“夫邪气之客人也,或令人目不瞑,不卧出者,何气使然?……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1]由此可知,睡眠与卫气运行的关系密切,卫气的运行规律是白昼行于人体体表,夜晚运行于人体体内,邪气客于脏腑经络导致卫气不能入于阴,则致阳气盛而阴气虚,故目不能闭而寤。综上所述,失眠的病因病机为外感六淫或内伤饮食等,使寒热邪气或水饮痰食等病理产物客于五脏六腑,使卫气独卫于外,行于阳而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盛而阴虚,故令人不得眠。故阴阳不交为失眠的根本病机。   2五输理论的来源及运用   五输理论来源于《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曰:“五脏五腧,五五二十五腧,六腑六腧,六六三十六腧,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腧,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腧也。”[1]因心为君主不受邪,为心包代心受邪,故在《黄帝内经》中手少阴心经没有记载五输穴。这样人体共有五输穴60个、原穴6个,共66个,其位居四末,在肘膝关节以下,即井、荥、输、经、合。五输穴不仅有自己本经的五行属性,而且自身也具有五行属性,《难经》:“阴井木,阳井金;……阴合水,阳合土”[2]。   对于五输穴的应用,《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云:“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1]指出了根据病变的位置、发病的时间及患病后的气色等取穴。因为失眠患者常有明显的时间节律性特点,故取穴常遵循病时间甚者取之输的原则,临床常根据其不能入睡的时辰及易惊醒时辰所对应的经络取穴。   《难经?六十九难》不仅提出“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2]的观点,还将五输穴配属五行,然后按“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的原则取穴。不寐尤以特定时间段不能入寐者,可按“病时间甚者取之输”为原则取穴,五脏六腑与十二地支相配,子胆丑肝肺寅,故取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