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志愿勿盲目跟风.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填志愿勿盲目跟风

高考填志愿勿盲目跟风   国际政治专业每年录取的学生,有80%是第一志愿填报;而课程基本相同的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第一志愿填报率只有39%。计算机技术与科学专业,第一志愿录取率达到75%;而就业更有前景、人才更紧缺的信息安全专业,第一志愿录取率反而只有43%;同样人才紧缺的软件工程专业,则连40%都不到……本市某高校刚刚完成的各专业录取第一志愿填报学生调查发现:第一志愿录取的考生比例高低,与专业就业前景是否具有优势、专业人才是否紧缺,竟然没有明显的正比关系。   热门专业 就业不热   填报志愿时的热门专业,未必是就业时的热门专业。而高分录取专业,也未必意味着系上了就业的“保险带”。某名牌大学金融学专业今年录取的新生中,有99%的学生是第一志愿填报。该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生,第一志愿填报率达到91%。但是这两个专业在就业时,和同一大类的其他专业相比,就业率反而排在后面。   在另一所高校,生物技术专业的第一志愿填报率达到80%,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却只有16%是第一志愿填报,位于所有专业排列的倒数第三名。可事实却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一次就业率达到100%,排在所有专业之首,生物技术专业相反却较低。同样的情况还包括,该校第一志愿填报率只有30%的基础医学专业,一次就业率也是100%。   据某高校长期负责就业指导工作的老师介绍,那些被考生和家长追捧的填报志愿热门专业,其实基本上都不是就业的热门专业。仅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为例,虽然该专业招收的第一志愿填报学生在各高校都名列前茅,但近年来,几乎所有大学同类专业学生的就业率,都排名靠后。   专业填报 盲目跟风   本市某高校对近三年入学的新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只有6成左右学生对所学专业表示满意,其余均表示希望重新选择专业。即使是那些在所谓热门专业就读的学生,也只有3成坚持自己的专业选择。据了解,大部分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受到亲友和老师的很大影响,很少考虑自己的兴趣和特点。   根据复旦大学对自主招生入学学生所做的调查,有28.9%的学生在选择专业时,会因为听说某些专业的就业前景比较好而改变初衷。有关专家分析,正是社会舆论的影响,导致学生对专业的满意度相对较低。   在前不久举行的一次论坛上,记者听到不少大学校长在为同一个问题而苦恼:现在的家长和学生,在填报志愿时都是“唯专业论”,导致有些所谓的“热门专业”热得发烫,所谓的“冷门专业”又受到歧视。   关注人才需求信息   “其实我们一到填报志愿时就没方向,因为学校的专业介绍看上去都差不多,即使要咨询,也不知道问哪个部门合适。”在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最近的招生咨询会上,记者看到不少家长面对琳琅满目的招生信息显得无所适从。   据高校招生办公室负责人介绍,家长们最关注的通常是招收分数、毕业去向,很少关注专业的发展前景。自主招生时,更有成绩优秀的学生家长会直截了当地向学校要求,要承诺把学生录取到金融等“热门专业”,而并不关心这些专业的人才需求状况。   导致考生和家长盲目的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有专家说,现在大学的招生、就业和培养,并没有权威正规的信息发布渠道,高校参加招生咨询的老师,往往也是只了解部分情况的院系教师。专家给出的建议是:可以结合学校每年发布的专业就业情况,以及相关行业的人才需求情况,再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进行志愿填报,切不可盲目跟风。  来源:-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09-10-11

文档评论(0)

mg6006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