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道德修养和心理素养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师道德修养和心理素养 熊华堂 上篇——道德经 一、何为道德? 1.何谓“道”?——道可道非常道 “道”如道路一样,就是指事物内部、事物之间的联系,而且只有当一种联系具有决定意义时,才是真正的“道”。 自然科学领域——“规律”; 人文科学领域——指人的先天的、精神的规定性,是人之为人的本质,譬如“神圣人性”就是“人道”或“人道”的全部内容。 2.何谓德? 德,是一个心理实体,是人理解了、掌握了并能自觉地维护和付诸行动的“道”。 只有当一个体验到自己的“神圣人性”——如“不忍之心”、“恻隐之心”、“仁爱之心”及自己的高贵和尊严、神圣,并把它确定为自己的本质,并能事事处处、时时刻刻从自己的行为上表现出来时,他也就成了有德之人。 所以“德”才是人的修养和境界的表现。 3.何谓道德? ①所谓“道德”就是“人道之德”,就是一个人关于“人道”——神圣人性的体验、理解、实践而形成的心理实体。 ②一个“没有道德的人” 可以理解为: 没有体验过“人道”——神圣人性的人; 即便偶然体验过“人道”,却没有留意过的人; 即便留意过,却没有理解过的人; 即便理解过,却没有将它确定为人的本质的人; 即便将它确定为人的本质,却不愿付诸行动的人。 二、从“不朽”看道德的力量 1.“三不朽”: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孔颖达: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 胡适的“三W”主义:Worth Work Words 2.胡适:《不朽——我的宗教》 我这个现在的“小我”对于那永远不朽的“大我”的无穷过去,须负重大的责任,对于那永远不朽的‘大我’的无穷未来,也须负重大的责任。 “小我”虽然会死,但是每一个“小我”的一切作为,一切功德罪恶,一切言语行事,无论大小,无论是非,无论善恶,—都永远留存在那个“大我”之中。 3.道德的光辉 永垂不朽 功名盖世 厚德载物 流芳百世 德泽四海 功德无量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刘禹锡) 有的人活着,他却死了;有的人死了,他却活着。(臧克家《有的人》) 三、道德规范 1.传统道德: 《中庸》提出“三达德”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管子》提出四维之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汉代董仲舒提出的“三纲五常”说: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仁义礼智信。 宋代以后的“八德” 说:仁义礼智被提升为最高道德原则,有人把孝悌忠信与礼义廉耻联合起来,称为“八德”,“八德”是宋元明清时代在社会上受到一般人民推崇的道德规范。 明清时代“四德”说:通俗小说提倡“忠孝节义”。此外,勤俭、刚直亦被称为美德。 2. 《公民道德建设纲要》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 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社会公德道德规范是“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职业道德规范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 务群众、奉献社会”。 家庭美德规范是“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四、教师的道德结构分析 1.什么是道德结构? 所谓道德结构,是指一种道德体系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各种活动之间的相对稳定的关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c88055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