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六千幅.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联六千幅

对联六千幅:传唱内江历代文苑风流 [来源:内江日报新闻网 发表时间:2011-04-26 17:31:19] 去年6月,中国楹联学会为弘扬华夏五千年文明,在杭州召开专题会议,向全国各地征集历代名联佳句,汇编《中国对联集成》。9月,四川省楹联学会在成都召开会议,向各地、市传达有关精神。不久,内江成立编纂组,积极投入到这场全国性发掘、收集、整理当地对联的文化活动中。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 编审中的罗征全 ? ? 居家对联 ? 内江撰联溯源 罗征全今年70岁,家住新华路某小区,是内江楹联学会副会长,在这次大型公益文化活动中,任内江对联收集、整理工作的主要编审者之一。他介绍说,收集、整理《中国对联集成?内江卷》,内容分情理编、景观编、节令编、行业编、庆吊编、居室编、宗教编、谐趣编、巧妙集联十类,要求是当地人,或外地人咏内江历代风物的对联。这项工作由三县两区内江楹联学会180余位会员承担。在这个群体中,退休人员占95%,最年长者97岁,最年轻的也近花甲。经过几个月时间的努力,来自古籍、史料、景区、古建筑、废墟、墓碑、石刻……以古人为主的6000余幅对联汇总、进入编审阶段。 罗征全对内江对联的兴盛作了简略介绍。他说,据史料记载,明代时期,外省籍居民入内江垦殖经营,经过上百年的辛勤劳作,以水稻、甘蔗、桑麻为主体的种植业;以冶炼、采掘、土陶、制盐、制糖、纺织等为主体的手工业使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于是民间大举“耕读传家”之风,出进士119名,举人312人,任总督、巡抚以上高级职官者竟达25人开了四川省州县科举史之先河。于是,百姓,官府注重文化教育,诗词、对联创作蔚然成风。 进入清朝时期,内江的文化风气与全国一样,生活中的人们将对联赠答或作文字游戏视为时尚。春联、寿联、挽联,门联、厅联、庙联,名胜联、商业联、游戏联创作成为百姓生活的组成部分。此时内江科举态势渐弱,但在诗、书、画上却人才辈出,尤其在对联创作域中,涌现出了不少撰联高手。 民国期间,虽然战乱不断,但本土文人学士及来自全国的文化名人,在相互交往、交流中题撰了大量关于世事、风土、节令、环境等内容的名联佳对。 丛林深处 ? 当代题联 悠久的传承 在这次挖掘整理内江对联的过程中,“山行依旧合;水去复还来。”这幅对联的历史最为久远,它描述了沱江河史家段到白马镇这段东去南来,迂回穿境55公里、横跨约10公里的内江半岛地形。作者为晋代郭璞(公元276~324年间)。《辞海》中记载,郭璞博学才高,词赋为东晋之冠,著有《尔雅注》、《山海经注》、《楚词注》等。 其后,唐朝状元范崇凯、范金卿,宋代状元赵逵,南宋宰相赵雄,明朝宰相赵贞吉、大理寺卿刘望之,清代高僧、书法家丈雪禅师等历代名人均有楹联巧对流传于世。而在以楹联赠答为时尚的清代鼎盛期,“文简意深”之王果题有:“以民心为己心,民之父母;视国事为家事,国有循良。” “文辞经典、博学多才”之刘稚题有:“一枝彩笔与天齐,遥遥星斗;万丈高楼从地起,步步云梯。” “工稳典雅”之刘景伯吟出:“……海内几如桑梓地,怅遥天漠漠,缘何来闽、来楚、来赣粤,都成了花落水流红。” “经纶满腹、通晓文史”的刘景叔写下:“源岷山而来,浩浩东奔,几三千余里,谁为主者?尽渝帆蜀棹,贴水争飞,浑不怕豚风鳄浪……”。 “才华横溢”之江维斗题撰有:“冠盖会同乡,巴蜀主人荆楚客;风光怀两地,峨眉山月洞庭秋。”……他们一生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被誉为“清代内江书撰楹联五大名家”。 其后,骆成骧、杨春梯、公孙长子、余燮阳、陈步鸾、梅鹤年、刘采臣、刘师亮、张大千、张善子、晏济元、范长江等一代风流人物在民国时期一展身手,集诗、书、画、题撰之大成,随后在抗战时期更有冯玉祥、于佑任、郭沫若、老舍、柳倩、丰子恺等文化名人来内江挥毫撰联,字字珠玑,为内江楹联宝库增添了大量内容。 罗征全说,在这一阶段,东兴区人刘师亮(1888~1939年)是内江对联创作的典型代表。他在少年时期,曾为一学士咏椑木镇地理环境所出的上联“两头是路穿心店”,吟出极为工整的下联“三面临江吊脚楼”。后来他客居成都,于1919年“双十节”在宅门上贴出长联:“乐意总相关,请黄丝蚂蚂,逗白鼻牛牛,庆民国八年双十;太平有真相,听爆竹声声,看莲花朵朵,遍锦城九里三分。”此联为进士刘豫波、状元骆成骧互为传诵,赞赏其内容大题小作,浅出深含,对时局评价独到。1929年,他在成都创办《师亮随刊》,所载诗歌、对联切中时弊,喜笑怒骂皆文章,很受民众欢迎。1932年,他在免费赠阅的《反日特刊》上发出:“多难兴邦,惟有民主难解决;同仇抗日,纵亡种族莫投降!”的呐喊,激励人们投身抗日斗争。 刘师亮1939年病逝于成都,生前自撰挽联总结一生:“伤时有谐稿,讽世有《随刊》,籍碧血贡献同胞,大呼寰宇人皆醒;清室无科名,民国无官位,以白丁笑

文档评论(0)

puu811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