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淮安水文化 制作人:杨朔 锦绣之都淮安 淮安位于江苏省中北部,江淮平原东部,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南京都市圈紧密圈层城市,是古淮河与京杭大运河交点,市境内有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级低碳试点城市。与扬州等为淮扬菜的主要发源地之一,为江淮流域古文化发源地之一。 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城市发展离不开历史深厚的水文化底蕴 。 悠悠古楚,锦绣淮安。淮安市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它的文明和兴盛,与水有着深厚的渊源。 淮安城市建设与水文化的完美结合 一 城市发展离不开历史深厚的水文化底蕴 水与历史变迁 水与地方命名 水与传统文化 二 城市发展得益于人水和谐的基础实施 水利基础实施的建立 水利重点工程的建设 三 城市发展打造出独具特色的绿水环境 城市建设做足“水”文章 农业大市得利“水”优势 鱼米之乡打响“水”品牌 四 城市发展带动了魅力四射的水利旅游 水乡特色 红色精品 文物发掘 五 城市发展彰显了水色丰润的淮扬美食 淮扬菜 淮扬菜之乡 淮泗多名庖 水与地方命名 如今的淮安市位于淮河中下游地区,南有长江、钱塘江,北有黄河、海河,史籍中称其“居天下之中”,“扼漕运之中”。京杭运河、淮沭新河、苏北灌溉总渠、淮河入海水道、废黄河、盐河、淮河干流在境内纵贯横穿,襟带洪泽湖、白马湖、高宝湖,河湖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30.37%。由于属地与水联系密切,所以所辖的淮阴、楚州、洪泽、涟水、金湖、清河、清浦、盱眙8县、区名称都含“水”意。 中国运河之都 淮安(2001年由原地级淮阴市更名而来 )古名:清河、清江浦、淮阴等, 秦时置县,境内有著名“青莲岗文化”遗址。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淮安曾是漕运枢纽、盐运要冲,驻有漕运总督府,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有“中国运河之都”的美誉。 壮丽东南第一州 淮安是一代伟人周恩来的故乡,江苏省省辖市,位于苏北平原中部,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雨量充沛。淮安古城因水而兴,境内黄、淮、运三水交汇,洪泽湖、白马湖、高邮湖、宝应湖等湖泊镶嵌其间,水网密布、河湖众多,明清时期即为水运交通“咽喉”,是当时我国重要的漕运枢纽、盐运要冲,古有“淮上江南”、“壮丽东南第一州”的美誉。如果说古楚大地的“漕、河、盐、驿、榷”,勾画出具有千年运河底韵的淮安文化氛围,那么如今在这片热土上以水为载体,全方位打造具有水文化特色的城市发展战略,则是淮安人靠发掘水文化,实现古代文明与现代经济完美结合,走出的一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特色之路。 古古代诗歌中的淮安水文化 淮安与水息息相关、休戚与共,其治水与文化之间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诗歌作为古代文学最早的表现形式之一,从产生的那天起,便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淮安历史文化的重要开端就来自于水,而丰富的记淮诗歌就以它充满丰沛的文化生命力,真实记载了淮安古城英雄史诗般的历史。 洪泽之名的由来 洪泽湖古称“破釜塘”。隋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隋炀帝杨广从洛阳乘龙舟游幸江都,一路干旱,经过“破釜塘”时,喜逢大雨,水位大涨,一望无边,他一时兴起,就将破釜塘改为洪泽浦,洪泽之名由此而来。到了唐朝,又改称洪泽湖。 洪泽湖大堤 洪泽湖大堤是淮河下游重要流域性防洪工程,位于洪泽湖东岸,北起淮阴县码头镇,南至盱眙县张大庄,全长67.25km。洪泽湖大堤始建于公元200年(东汉建安五年),后来历代修建,特别是明清两代,逐步将土堤加做石工墙。从明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到清乾隆47年(1782年),经过202年才基本完成。历代都有修缮。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 运河水不仅承载着南来北往的船只,而且孕育、滋润着沿岸的运河儿女、运河城市。运河边的建筑,如会馆、河埠、码头、桥梁、船闸及漕运衙门等都是为在实际生产中使用而建。运河边也有很多民风民俗透露着务实之魂。如江苏淮安的运河渔民的“交船头”“汛前宴”“满载会”等习俗。这些习俗都是祈愿实际生产的收获,直接、真切地体现出劳动人民希望实实在在收获丰收的愿望。运河生产过程中也创造了许多与生产相关的艺术,如大运河号子。有河工号子,是挑河、抬土、筑堤、下桩、打夯中所唱的。 鱼米之乡打响“水”品牌 淮安490万亩水域,水产品在长三角有广阔的市场,洪泽湖大闸蟹成了上海人餐桌上的亮点,盱眙龙虾红透大江南北,赵集粉丝誉满省内外;四季鹅在苏南各市场供不应求,淮安乳鸽占了上海市场半壁江山;蒲菜、荷藕、水芹……都旺销不衰,成为各大菜场的抢手货。好水出好酒,淮安“今世缘”酒不仅在江苏白酒业排名靠前,而且在全国也是一枝独秀,打造中华情缘第一品牌。淮安水系发达,通江达海,成为连接中国南北的黄金水道。淮河入海水道将成为连接淮河与黄海的最便利的水上交通大动脉。现在的淮安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