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时代局限性 1、中外反动势力力量强大,农民斗争遇到新情况: 2、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晚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都不足以领导农民战争,必然会失败 三、资产阶级领导的改良、革命和启蒙运动 (1)史实: 1、戊戌变法: 2、辛亥革命: 3、新文化运动: 顽固派反攻和阻挠;戊戌政变 失败: 百日维新;主要内容;影响; 高潮: 公车上书、强学会的创办、各报馆学会和学堂的创办,论战,上书,提出施政纲领,组织保国会 兴起; 学堂创办;书籍文章发表维新思想传播 酝酿; 政治:民族危机加深 经济阶级: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思想基础:早期维新思想的传播 背景: 1、维新变法运动 戊戌变法(续) 意 义 失败原因 启 示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主观: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采用的方法;希望寄托;脱离: 客观:顽固派反对;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2、辛亥革命 2、辛亥革命 ?意义 给封建君主专制致命一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对近代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 ; .失败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勾结力量强大; 启示: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行不通;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3、新文化运动 兴起标志: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前期指导思想: 民权 平等 进化论 代表人物:陈独秀 鲁 迅 李大钊 胡适 活动基地与阵地: 北京大学 《新青年》 内 容:三提倡 三反对 后期发展:李大钊举起社会主义大旗 影 响:思想解放 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五四运动 宣传动员 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2、近代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的原因: (主观方面)经济阶级方面原因: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客观方面原因: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国家,中外反动势力强大,阻碍民主制度的建立; 在中国缺乏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政治、群众基础; 四、清政府的“自救运动” 1、洋务运动 2、百日维新 3、新政和预备立宪 两个阶段 主要活动 创办企业 结果和影响 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 光绪推行新政 新 政 预备立宪 一、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探索的特点:4 1、侵略与反侵略的特殊背景下展开 2、向西方学习的演变过程:模仿西方科学技术 ——领悟西方政治制度 3、文化 被动接收——主动选择 马克思主义 4、——吸收前面探索有所发展 ——为后面探索提供借鉴 ——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三、洋务派与抵抗派、维新派比较 洋务派与抵抗派 目 的: 方法与步骤: 结 果: 洋务派与维新派 相同点:学习西方富国强兵 创建 学堂培养人才 不同点:洋务派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维新派 君主立宪 改革教育 根本分歧 向西方学什么 相同: 根本目的维护统治 不同:洋务派镇压人民 同:购买战舰建立海军 异:抵抗派未及实行 都失败 四、太平天国与义和团比较 6 1、起义原因:太平天国 政府腐败 矛盾激化 义和团 列强瓜分 民族危机 2、指导原则与组织方式: 太平天国:统一领导中心 统一调度 纲领 义和团:自发分散 无统一领导 无纲领 3、与宗教的关系: 4、对外关系:太平天国“同教一家”模糊界限 义和团 盲目排外 5、结局及失败原因: 都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而失败 6、影响: 反抗精神永远激励中国人民 打击中外反动势力,推动历史进步 五、比较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反封建思想主张的差异:3 1、思想武器 维新派: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结合 孔子 革命派:西方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 2、国家主张: 维新派:君主立宪 资本主义 未触及封建土地制度 革命派:反对立宪 推翻满清 改变封建土地制度 3、方式:维新派 和平改良 自上而下改革 革命派 暴力革命 推翻封建统治 六、维新派与清末立宪派比较 3 相同点3 不同点4 自上而下 君主立宪 不敢不愿发动群众 仇视人民革命 组织成份均为资产阶级上层、开明地主、 知识分子 背景目的存在差距 最终归宿有区别 组成成份有一定不同 影响不同 关 系 维新运动为立宪有运动作了准备 立宪运动是维新运动的延续和发展 七、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比较 5 1、背景:大规模民族战争之后,有挽救民族危机 缓和阶级矛盾之意图 2、目的:戊戌变法以救亡图存为主流 新政以 应付危机为主要目的 3、领导者: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 清末新政——慈禧太后反动势力 4、方式和性质: 方式上 :都是自上而下的运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金融学课件导论.ppt
- 金融学前言(学时)导论.ppt
- 金融学前言导论.ppt
- 金融业务细分导论.ppt
- 金融营销例导论.ppt
- 金融与发展导论.ppt
- 金融中心项目设计导论.ppt
- 金色新时代开盘活动方案导论.ppt
- 金山乡九一贯制学校道德讲堂导论.ppt
- 金属PTC加热器使用原理用途及检验培训(刘铸)导论.ppt
- 2025至2030年中国透射密度仪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1年中国双面毯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1年中国厕纸架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1年中国六角法兰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铜雕神像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1年中国光催化剂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3年甘肃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院招聘32名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3年浙江苍南县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公开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3年韶关市规划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公开招聘人才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5年砖瓦机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