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近代有机合成技术与方法 色谱法薄层色谱法(TLC) 基本原理 TLC定义:把吸附剂铺在玻璃板上,将样品点在其上,然后用溶剂展开,使样品中各个组分相互分离的方法。这是一种简便、快速、微量的分离分析技术,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分类:吸附薄层色谱、分配薄层色谱、离子交换薄层色谱、分子筛薄层色谱等。 吸附薄层色谱基本原理: 不同物质与吸附剂(固定相)之间的吸附力不同;不同物质在溶剂(流动相)中的溶解度不同; 当达到吸附和溶解(解吸)平衡时,不同的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便具有不同的质量分配比或平衡常数(K)。这一过程相当于一次固—液萃取。 当流动相的向前移动时,相当于固—液萃取的固液分离。流动相中因含有较多的吸附力小、溶解性大的成分,因此,相当于对此成份进行了一次富集。到达前方的各成分会在新位置于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重新形成分配平衡。同时,原位置残留的各成分因新鲜溶剂的到来也会在原位置重新形成分配平衡。此时相当于对原材料进行二次萃取。 只要移动相是连续的,那么对原位置各成分的“萃取”也就是不断的。经过多次“萃取”之后,原位置的易溶成分优先被萃取完全,残留的将是吸附力强、溶解相差的成分。这样便达到了分离的目的。 分配薄层色谱的原理:相当连续多次的液—液萃取。与吸附色谱不同的是固定相和流动相均是液体,固定相的液体由其它固体材料(支持剂、载体或担体)来支持或载附,不随流动相的移动而移动。因此,物质的分离是依靠不同的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以不同的分配系数(K)连续不断地形成分配平衡而实现的。物质在薄层板上移动速度常用Rf值(比移值)表示,其定义是: 影响Rf值的因素: (二)、吸附剂吸附色谱:?最常用的吸附剂有硅胶、氧化铝,粒度一般为150~300目筛孔,其次是聚酰胺和纤维素,其粒度一般分别为70~140目筛孔和160~200目筛孔。?氧化铝的极性比硅胶大,比较适用于分离极性较小的化合物(烃、醚、醛、酮、卤代烃等);相反,硅胶适用于分离极性较大的化合物(羧酸、醇、胺等)。 单一溶剂的极性顺序为(从小到大): 石油醚→环己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苯→甲苯→二氯甲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乙酸甲酯→丙酮→正丙醇→甲醇→吡啶→乙酸 混合溶剂的极性顺序(从小到大): 苯∶氯仿(1+1)→ 环己烷∶乙酸乙酯(8+2)→氯仿∶丙酮(95+5)→苯∶丙酮(9+1)→苯∶乙酸乙酯(8+2)→氯仿∶乙醚(9+1)→苯∶甲醇(95+5) →苯∶乙醚(6+4)→环己烷∶乙酸乙酯(1+1)→氯仿∶乙醚(8+2)→氯仿∶甲醇(99+1)→苯∶甲醇(9+1)→氯仿∶丙酮(85+15)→苯∶乙醚(4+6)→苯∶乙酸乙酯(1+1)→氯仿∶甲醇(95+5)→氯仿∶丙酮(7+3)→苯∶乙酸乙酯(3+7)→苯∶乙醚(1+9)→乙醚∶甲醇(99+1)→乙酸乙酯∶甲醇(99+1)→苯∶丙酮(1+1)→氯仿∶甲醇(9+1) 四、基本操作 1.薄层板的选择和铺制 (1)薄板的选择 最常用的薄板是玻璃板,其大小选择:根据目的、样品量、组分的数目多少和展开的方式等综合而定。 小量制备:待分离组分总量在0.5~1g左右,可采用400mm×350mm的薄板1~3块即可。 预试或定性分析:用单项展开时,多用载玻片(200mm×50mm,200mm×25mm或75mm×25mm)。双向展开或小量制备时,一般采用200mm×200mm或400mm×200mm的大板。 玻璃板要求:平整、光滑、干净。 (2)制板方法:干铺法和湿铺法 干铺法 概念:就是将吸附剂颗粒或粉末均匀地平铺在玻璃板上的方法,所制得薄板称为干板。 吸附剂粒度要求:一般为150~200目左右。 涂铺方法:把玻璃板平放在平台上或实验台面上,先将吸附剂大致平摊在玻板上,然后两手握住一根带有两个套圈的粗玻璃棒,按照图所示方向推动,把多余的吸附剂除去,便可得到一块均匀的薄板。玻棒套圈可以用塑料管或胶布等制成。 两个套圈的厚度和距离,便是薄层的厚度和宽度。 湿铺法 概念:将溶剂或含粘合剂的溶剂和吸附剂按一定的比例,[一般硅胶为30g/(75~90) ml,氧化铝为25g/50ml],加到一起,调成糊状,然后再将糊状物均匀的铺在薄板上的方法。 湿铺法的操作步骤: ①调糊 硅胶G、氧化铝G、硅胶GF254或不含粘合剂的吸附剂如硅胶H、氧化铝H的充分调匀,均是取1份吸附剂,加入2~3份水。 用CMC作粘合剂: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100ml, 加硅胶H(200~250目)30g或氧化铝50g,充分调匀后,即可涂铺。 用淀粉作粘合剂时:取硅胶H(200~250目)0.95份,加0.05份淀粉(可溶性淀粉不能用),加水2—3份,将容器放在沸水浴上加热,不停搅拌下煮沸5分钟,直到获得最大的粘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金融学课件导论.ppt
- 金融学前言(学时)导论.ppt
- 金融学前言导论.ppt
- 金融业务细分导论.ppt
- 金融营销例导论.ppt
- 金融与发展导论.ppt
- 金融中心项目设计导论.ppt
- 金色新时代开盘活动方案导论.ppt
- 金山乡九一贯制学校道德讲堂导论.ppt
- 金属PTC加热器使用原理用途及检验培训(刘铸)导论.ppt
- 岸基供电系统 第4部分:工频电源.pdf
- 人教版八下英语Unit 5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rainstorm came_测试卷.docx
- 热带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技术规程 木薯.pdf
- 草原防火阻隔带建设技术规程.pdf
- 渔用气胀救生筏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pdf
-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卷(含答案).docx
- 重庆市渝北区六校联盟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教学大练兵语文试卷.docx
- 食品安全-花椒籽油 (2).pdf
- 2025年海博思创分析报告:储能集成“小巨人”,国内外业务进展可期.pdf
- 地理标志产品 宽城板栗.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