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近代中国经济的新陈代谢导论.ppt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3年浙江省高考文综试卷】38.(26分)阅读材料,加深对历史上江南经济变化的认识。 材料一 进入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中国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方,以“英国制造”为代表的西方纺织品、金属制品、机械设备等也飘洋过海。洋人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在某些地区,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乡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依据材料,概括中西方交流出现的新状况,并分析出现这些新状况的原因。(5分)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①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束缚,却又对外国资本主义有所依赖 ②分布于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 ③实业救国思潮始终是推动民族工业发展的精神动力 ④始终受到反动政府的严格限制 A.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④ 下面是近代我国各年出口商品分类比重表(单位%),该表表明 ①殖民地贸易性质的格局仍然未变 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机器工业相对发展最快 ③中国在经济上已经独立自主发展 ④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仍然较低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金融是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称,它在历史长河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现代金融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先导力量,主导着经济发展的变迁和格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887年、1920年和1936年中国金融机构的资产总额统计表(单位:亿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 出口商品分类比重(%) 右图为《点石斋画报·快枪述奇》描绘的洋务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试验武器的情景。图中三人为:官员郭月楼和徐仲虎,工首唐履堂。图中文云:“工首……匠心运用,造成快枪。”从图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①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 ②洋务产品足令洋人为之汗颜 ③“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 ④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 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 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 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 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 下边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川、滇、黔、陕、甘、湘、桂)开办的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1937.7~1944)。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速度逐年递增 B.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大后方工业发展迅速 C.大后方和沿海工业比例发生很大变化 D.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原因是抵制日本的经济侵略 表1为《近代中国植茶面积、茶产销量统计表》,就其反映的现象,表述不正确的是 A.农业经济中自给自足的成分不断减少 B.近代中国对外贸易始终处于出超地位 C.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 D.商品经济在近代中国得以进一步发展 20.5 39.4 40.1 1920 18.8 41.4 39.8 1910 2.6 81.8 15.6 1893 机器产品 手工制品 原料 年份 类别 回答: 材料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中国各类商品出口比重出现了 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 分别说明这些变化与资本主义 世界经济体系之间的关系。 变化:原料出口比重增加;手工制品出口比较减少;机器产品出口 比重增加。 关系:中国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原料产地; 中国手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的进一步冲击; 中国近代工业在外来技术的影响和海外市场的刺激下进一步发展。 A 标志着近代工业化迈出了第一步 下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 由此可知1838—1852年间 A.英国商品输出尚未改变对华贸易逆差局面 B.英国商品输出并未真正完全打开中国市场 C.中国经济日益成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附庸 D.中国征内地税抵制了英国商品的对华倾销 下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 导致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鸦片耗去了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支付能力 B.英国制造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C.英国制造品输入太多超过中国的购买能力 D.中国征内地税限制了英国制造品在华销售 B 年代类别 万亩植茶(面积) 产量 万担 内销 万担 外销 万担 1861 625 312.5 202.5 110 1871 8

文档评论(0)

bbnnmm8855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