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第三章 脊柱损伤 第一节 病因与病理 一、病因: 1.间接暴力:使应力作用点以外部位产生损伤的暴力 脊柱弯曲状态——坠落、重物砸伤 脊柱平直状态——暴力使脊柱弯曲 2.直接暴力:使应力作用点部位产生损伤的暴力 击打、坠落、车祸、火器伤等 3.旋转外力:使脊柱过度屈曲、同时产生侧屈的外力 4.肌肉收缩:劳动或运动——多产生附件损伤 二、好发部位: C1、2; C5、6; T11、12; L1、2; L4、5。 三、损伤类型: 骨折、脱位、椎间盘损伤、 韧带断裂、肌肉拉伤、神经损伤。 (单一损伤或复合损伤) 第二节 脊椎骨折 一、概念: 脊椎骨质发生连续性中断 二、分类: 1.按脊柱区域: 颈椎(寰、枢椎,齿状突)骨折; 胸椎骨折;腰椎骨折;骶、尾椎骨折。 2.按脊椎结构: 椎体骨折。 椎弓骨折——椎弓根、椎板骨折。 附件骨折 (关节突、横突、棘突)。 3.按外力性质: 屈曲型、伸直型、旋转型、垂直压缩型。 4.按神经损伤: 有神经损伤、无神经损伤型。 5.按移位情况: 有移位型、无移位型。 6.按骨折类型: 椎体骨折:压缩性、纵行性、双凹性、 后凸性、“闸刀式”、 “手风琴式”、“望远镜 式”、粉碎性。 椎弓与附件骨折:横断性、撕脱性、 粉碎性。 7.按是否稳定: 稳 定 性:单纯椎体压缩性骨折1/3以内、 单纯横突或棘突骨折、L3以上 的椎板骨折。 不稳定性:椎体压缩性骨折1/3以上、椎 体粉碎性骨折并韧带断裂严重、 关节突骨折与脱位、L4与L5椎 板骨折。 Denis “三柱学说”: 前柱:椎体及椎间盘前2/3,前纵韧带。 中柱:椎体及椎间盘后1/3、后纵韧带。 后柱:椎弓、椎间关节、黄韧带、 棘间与棘上韧带。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 1.外伤史。 2.疼痛、肿胀、功能障碍(损伤症状)。 3.畸形、异常活动、骨擦音(骨折症状)。 4.有或无神经功能障碍 (感觉、肌力、反射、二便、植物神经)。 5.X线或CT显示:骨折线、骨折移位、 结构异常、神经卡压等。 四、治疗方法: 1.一般处理: 搬运:担架、门板、椅子等,保持平卧。 平托或滚动式搬运。 与外力作用反向姿势。 避免加重损伤及产生神经损伤。 急救:抗休克、镇痛、气管切开、 输液与输血。 2.复位: 手法复位(尽量不用)。 体位与姿势性复位。 持续牵引复位 (枕颌带、颅骨、牵引床)。 手术切开复位。 3.固定: 支具、围具、石膏、牵引; 手术内固定。 4.抗感染及对症治疗: 抗菌素预防感染、镇痛剂等。 5.骨折三期用药: 早期——活血化瘀; 中期——接骨续筋; 晚期——强筋健骨。 6.手术: 切开复位及内固定。 适应症:有移位、不稳定、神经卡压。 常用术式:切开复位术、切除减压术、 内固定术、植骨融合术、 解剖型钢(钛)板、CD、USS、 GSS、AF、RF、DF、AXIS等。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