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县人祖山的女娲遗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吉县人祖山的女娲遗迹

山西吉县人祖山的女娲遗迹 尹国兴 女娲所处的时代,是孔子所言“天下为公”(《礼记·礼运》)的时代。后世多沿袭孔子的说法,将中国的史前文明统称为上古文明。女娲的史迹,古籍《山海经》、《礼记》、《淮南子》、《史籀篇》、《楚辞》、《列子》、《汉书》、《风俗通》、《帝王世纪》、《独异志》、《路史》、《绎史》都有述及。女娲是古时公认的上古圣王,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之内,并没有人怀疑女娲的真实性。 上古女娲的活动,多处有其遗迹和传说。但若言及女娲的葬地,其与辽宁牛河梁地区的关系最为密切。该地的地理调查已经发现了清晰完整的“四象”地象(指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种瑞兽的形态),这是远古时期伏羲女娲所作出的地理发现。“四象”既是地象也是天象,牛河梁地区大量出现的远古积石冢,说明史前时期人们是依据“四象”来进行墓冢的规划和建造的。 “四象”之中,龟蛇(即玄武)处于北方,是主宰北方的神灵。牛河梁是一处平缓的山梁,地象如同一只悬浮于水中的巨龟。神龟隐去了四足,符合女娲“断龟(鳖、鳌)足以立四极”(《淮南子·览冥训》)的记载。神龟的旁边,为神蛇地象,神蛇盘卷着神龟的身体,带着神龟正向天穹奔去,神态极为生动。神蛇总长约20公里,龟蛇的占地面积约为50平方公里。在古典神话中,神蛇是伏羲女娲的坐骑,伏羲女娲只有乘坐神蛇,才能飞天而去,成为天上的神仙。牛河梁蛇头的位置,便是当初埋葬伏羲和女娲的地方。因为伏羲和女娲葬于大蛇的头部,所以在后世传为人首蛇身的形象。在人生的最后时刻,伏羲和女娲必定会出现在这里,在神蛇的帮助下一跃飞仙,去完成他们的旷世神话。 牛河梁龟蛇地象 然而,令人沮丧的是,蛇头部位的山梁如今早已经崩塌,山脚下和半山腰散落着当初构建积石冢的石块。蛇头上仍保留着一部分远古积石冢和石护墙。但处于蛇头最前部女娲陵已经摔落到山下,女娲遗骨下落不明。地质灾害导致的崩塌推测发生在在春秋战国时期,此后女娲遗骨应被转奉外地。最近,山西吉县人祖山宣布发现了女娲遗骨,正好弥补了这一历史断层,很大程度上回答了牛河梁女娲遗骨去向的疑问。 人祖,即人伦之祖,伏羲女娲肇基人伦,故谓人祖。山因而名为人祖山,庙因而名为人祖庙。女娲遗骨发现于人祖庙女娲塑像之下,女娲像下的女性遗骨,这是确定女娲遗骨真实性直接证据。神庙反映了古人事死如生的思想观念。一个人有很高的成就和品德,忽然间死去了,爱戴他的人们主观上无法接受,不认可他的死去。于是,就产生了神庙的丧葬样式。神庙是纪念和祭奠古代圣王的场所。以神庙的形式安葬,是十分严肃的事情。古时有严格的宫观管理制度,如果不是女娲本人,是不可能以女娲的名义直接安葬于女娲塑像之下的。 在红山文化早期的查海遗址中,就发现了活人与死人共居一室的情况,是神庙的早期样态。到红山文化的鼎盛期,神庙已经成熟。从已发现的情况看,轩辕黄帝时期的重要人物,如嫘祖、嫫母、应龙,是以神庙安葬的。后世的圣王,尧、舜、禹也应是采用了神庙的形式安葬。牛河梁一号地点是女神庙遗址,是埋葬和祭祀轩辕黄帝之妻嫘祖的场所,性质是一座蚕神庙,其对应的天象是织女星,在北方玄武座内。汉晋时期,王朗、曹爽、邓飏、曹奂也采用了神庙的形式。元代丘处机葬于邱祖殿邱祖塑像之下。这些历史人物的墓葬反映了神庙的葬制在古代社会的流行和普及。 从自然地理条件来看,人祖庙所处的山岭呈蛇形,如同一只长蛇伏于山岭之上。女娲遗骨葬于蛇头的位置,延续了女娲人首蛇身的经典形象。此与牛河梁的神蛇地象一脉相承。人祖庙处于高山之上,必须仰视才能得见,达到了“高山仰止”的效果,体现了领袖风范。这也表明了女娲遗骨的真实性。 出土木牌称女娲为“皇帝”,这是上古遗留的语言现象,也是女娲遗骨真实性的重要佐证。木函墨书写道:“大明正德十五年 1520年 ,天火烧了金山寺,皇帝遗骨流在此,十六年上梁立木。……皇帝遗骨先人流下。”对于女娲“皇帝”这个称呼,《淮南子·说林篇》说:“皇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女娲所以七十化也。”高诱注:“皇帝,古天神也。始造人之时,化生阴阳。上骈、桑林,皆神明。女娲,王天下者也,七十变造化,此言造化治世非一人之功也。”此可证以“皇帝” 称女娲不是明代人自创,而是于史有据。 女娲塑像之下找到人头骨、木函残片和牲骨。经C14同位素测年,人头骨距今6270年,牲骨距今2100至900年。这些测年资料显示了出土遗物的历史纵深,说明女娲崇拜的久远。人祖庙历代重修,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与牲骨的年代相对应。人祖山当地有穿针梁、滚磨沟、烟合崖的地名,演绎了史籍中伏羲女娲制定婚姻、喜结良缘的典故。 人祖庙周围保留了一些可以考察的女娲遗迹,表明人祖庙的设计建造者知道神主为女娲,并且有意延续着女娲的文化。这些遗迹虽在女娲之后衍生而来,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辅助女娲遗骨的判断。 一是“女娲补天石”。人祖庙门前有一大石,立在石

文档评论(0)

sb9185s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