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在一条食物链中,如果第一营养级的生物减少,该食物链的其他生物数量会怎样变化? 在一条食物链中,如果天敌一方减少,被捕食者的数量会怎样变化? 如果该食物网中的食草昆虫减少,猫头鹰的数量会怎样变化? 能量在第二营养级中的变化 当生产者的能量一定时, 求最高营养级获得最多能量用20%计算 最少 10% 当最高营养级的生物增重一定时, 求至少要消耗生产者的量用20%计算 至多 10% 一、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一、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1.物理信息 概念: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 动物的眼、耳、皮肤,植物的叶、芽以及细胞中的特殊物质(光敏色素等)等,可以感受到物理信息。 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无机环境,也可以是生物。 2.化学信息 概念: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诸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以及动物的性外激素等。 信息素—昆虫、鱼类以及哺乳类等生物体中存在的能传递化学信息的化学物质。 3.行为信息 概念: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即生物的行为特征可以体现为行为信息。 如“求偶炫耀” 二、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可能还有很多……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 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措施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面推行计划生育。 1982年,将计划生育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 2001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法》。 我国人口的现状 2005年人口已经突破13亿 人口过快增长得到有效控制 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 目前进入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 人口基数大, 人口仍将持续增长 我国人口发展目标 2005年,控制在13.3亿以内 2010年,控制在14亿以内 21世纪中叶,接近15亿(峰值) 以后,缓慢下降, 基本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概念: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使自身结构功能保 持原状的能力。 原因: 1、生物的种类、数量多,一定外来干扰造成 的变化占总量的比例小。 2、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途径多,一条途径 中断后还有其他途径来代替。 3、生物代谢旺盛,能通过代谢消除各种干扰 造成的不利影响。 抵抗力稳定性 物种丰富的热带雨林Ⅰ 物种丰富的热带雨林Ⅱ 生态系统成分越多 营养结构越复杂 自动调节能力越大 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物种丰富的热带雨林 概念: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使自身结构功能破 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 原因: 1、生物繁殖的速度快,产生后代多,能迅速 恢复原有的数量。 2、物种变异能力强,能迅速出现适应新环境 的新类型。 3、生态系统结构简单,生物受到的制约小。 恢复力稳定性 比较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高低 抵抗力稳定性很强恢复力稳定性较弱 抵抗力稳定性较弱恢复力稳定性较强 对一个生态系统来说,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一般存在相反关系。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稳定性 生物量、生态系统复杂程度等 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 抵抗力稳定性较弱恢复力稳定性较弱 抵抗力稳定性较强恢复力稳定性较强 苔原生态系统 热带雨林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除了与生物因素有关,还与环境条件有关(特别是恢复力稳定性)。 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一、全球及我国人口的现状及前景 1、全球人口现状及前景 2005年12月19日 65亿 (1)需要粮食。因而需要耕地。 (2)需要水。除了饮用水以外,农业、工业以及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水。 (3)需要森林、草原、燃料和矿物等多种自然资源及一定的生存空间。 (4)精神需求。科学、教育、文学、艺术和体育等。 2、人类的多种需要 3、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人口众多对于我国的生态环境已经产生了沉重的压力,表现在: (1)人均耕地继续减少,不足世界的1/3 (2)自然资源消耗量大增 (3)水、矿产资源短缺,人均淡水资源不足世界的1/4 (4)环境污染加剧 (5)植被破坏 4、采取的措施: (1)控制人口增长 (2)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 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防止沙漠化。 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 推进生态农业。 三、能量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