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剂catalyst案例.ppt

  1. 1、本文档共7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元黄铁矿(FeS2)结构的CoPS 对HER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 性质 原理 影响 因素 理论 应用手段 实验 手段 制备 [4] M. Cabán-Acevedo, M.L. Stone, J.R. Schmidt, J.G. Thomas, et al., Efficient hydrogen evolution catalysis using ternary pyrite-type cobalt phosphosulphide. Nat. Mater. 2015). 制备 先将P粉和S粉在Ar气氛中200℃下加热5-10min使其融化蒸发成P蒸气和S蒸气,气体体积比1:1混合,得到PxSy气氛; Co纳米基体在硫代磷酸盐(PxSy)气氛中加热至500℃,得到CoPS纳米材料。 结构:CoPS film(薄膜)、CoPS NWs(纳米线)、CoPS NPls(纳米片) 制备 原理 CoS2:Co2+中心体和哑铃状S22-配位体,八面体配位; CoPS:Co3+中心体,P2-和S-呈哑铃状均匀分配; CoPS比CoS2有更高的HER(析氢反应)催化活性,因为CoPS少一个价电子,而且P2-配体的供电子性比S-配体强,导致更强的氢吸附能力。 原理 CoPS中P最易吸附H原子,H原子被吸附后成为H+,从而使Co3+变为Co2+,使Co吸附H的自由能降低从而吸附H,使H变为H-,Co2+又变为Co3+,P上的H+和Co上的H-结合成H2溢出。 影响因素 1、前驱体 Co films:CoPS film; CHCH[Co(OH)(CO3)0.5·xH2O] NWs:CoPS NWs; CHCH NPls:CoPS NPls. 2、PxSy气氛中P与S的比例 若P:S=1:1,产物为CoPS; 若P:S=1:3,产物为CoPS和CoS2的混合物。 衍射峰和立方的CoPS的标准图相匹配 CoPS样品的拉曼光谱 只有一个Eg和Ag峰 证明了CoPS的存在 计算得CoPS表面H吸附的自由能比CoS2低 CoPS film:CoP0.83S1.35 CoPS NWs:CoP0.88S1.07 CoPS NPls:CoP1.02S0.97 DFT 密度泛函理论 拉曼光谱 EDS PXRD 理论手段 理论应用手段 实验手段 1、对HER的电催化活性实验 通过各项指标的测量,发现CoPS NPls的催化活性最高,是因为CoPS NPls的相对表面积最大。 实验手段 2、光催化制氢实验 让CoPS在n+-p-p+型微观结构呈金字塔的Si基底上生长,得到CoPS/n+-p-p+-Si光电极 进行光催化制氢实验,与Pt/n+-p-p+-Si光电极进行比较; 当前驱体的Co膜的厚度为15nm时,电流密度和起始工作电压都下降了。 三维的晶体Co内核/非晶体Co3O4外壳结构的纳米片 对HER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 性质 原理 影响 因素 理论 应用手段 实验 手段 制备 [5] X. Yan, L. Tian, M. He, X. Chen, Three-Dimensional Crystalline/Amorphous Co/Co3O4 Core/Shell Nanosheets as Efficient Electrocatalysts for the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Nano Lett. 15 (2015) 6015-6021. 制备 1、将Ni泡沫棉浸入到90℃的Co(NO3)2的乙醇水溶液中,用高度可扩展的溶液生长法让Co3O4在Ni的泡沫棉中生长; 2、将生成的Co3O4纳米片在空气中300℃下煅烧; 3、再在H2气氛中200℃条件下还原3h,使内部的还原为晶体Co,而外壳仍未非晶的Co3O4. Co内核:晶体; Co3O4外壳:非晶体 制备 Ni的中空泡沫棉 制备 (A, B) SEM and (C, D) TEM images of Co3O4 nanosheets (E, F) SEM and (G, H) TEM images of Co/Co3O4 nanosheets 原理 在碱性溶液中的HER主要分为两步 (Ⅰ)Volmer 过程(电化学氢吸附):H2O + e?→ Hads + OH? (Ⅱ)Heyrovsky过程(电化学去吸附): Hads+ H2O + e? → H2 + OH? 或 Tafel 过程(化学去吸附): Hads + Hads → H2 Co内核:提高电极的导电率,作为电子库,提高电流密度; Co3O4外壳:有大量羟基和氧空位,提高对H的吸附能力,降低气体去吸附的能量势垒,提高催化活性。 影响因素 催化活性最高 Co/Co3O4 薄非晶Co3O4层 X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知识宝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