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政策已收紧济南移民村致富神话难复制.docVIP

澳洲政策已收紧济南移民村致富神话难复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澳洲政策已收紧济南移民村致富神话难复制

  “2007年之前,澳大利亚紧缺电焊工人、木工等,当时对移民几乎没有英文的要求,很多村民成功移民。后来有过雅思单科成绩需要过4.5的较低要求,还是有很多村民能够通过学习达到这一水平。 2011年,澳规定技术移民英文水平要达到单科6.0以上,普通村民很难达到,英语成为村民移民澳大利亚的拦路虎。”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山东济南附近一个村子的村民在澳大利亚当上了技工,过上了富庶的生活。“移民村”和它的“致富通途”旋即引起人们的关注。然而,据本报记者多方调查,“移民村”现象实际上是发生在五六年前的事,虽然现在仍然有村民为此努力,但由于澳大利亚近些年移民政策收紧,这一现象已难再复制。   全镇十年千余人赴澳“打洋工”   被媒体称为“移民村”的是山东省济南长清区孝里镇后楚庄。据《齐鲁晚报》报道称,“凭着过硬的电气焊手艺,总共201户的村庄有25户在澳大利亚‘打洋工’,拿到了绿卡。” 本报记者连线孝里镇政府办公室主任王健,据他确认,媒体对孝里镇“移民村”的报道是属实的。在孝里镇,这样的村庄不止后楚庄一个。十年间,在5万余人的孝里镇,前前后后共有1000多人赴澳“打洋工”。王健说,其中有一半已经获得绿卡,而另一半持有的是临时工作签证,还在绿卡的申请过程中。扩展阅读:济南焊工技术移民澳洲并获绿卡,开豪车住豪宅! 8月2日,刚从澳大利亚探亲回来的济南长清区孝里镇四街村村民柴庆云夫妇用澳洲糖果招待乡邻,柴庆云手持儿子拥有的澳大利亚“豪宅”照片,向乡邻讲述澳洲探亲感受。(图片来源:中新网)   济南有个村,一百多村民都移民澳大利亚了! 凭什么?电气焊手艺!   月入两三万元,住200多平方米的房子,屋外绿草如茵空气清新……山东济南长清区孝里镇后楚庄有上百村民享受着这样的生活,还是在澳大利亚。凭着过硬的电气焊手艺,总共201户的村庄有25户在澳大利亚“打洋工”,拿到了绿卡。   “外国人周末去玩,咱中国人能加班就加班”   60岁的后楚庄村民王金明每天都会拿着一摞照片端详。照片是儿子王兆生一家四口的,王金明已经整整一年没见孙子孙女了。   王兆生36岁,一家人在澳大利亚生活。他在国内干了十多年焊工,2006年通过劳务中介去了澳大利亚珀斯,在造船厂干电气焊,随后妻儿也跟过去了。   在儿子的描述中,国外的生活与国内完全不同。按澳大利亚规定,王兆生每周只需干活38小时,每小时能挣36澳元。如果周末加班的话,工资是平时的1.5倍。“外国人懒,周末都不上班,开着车去海边玩。咱中国人好钱,周末能加班就加班。”王金明说。   算下来,王兆生周薪约1700澳元,扣税30%后每月3000多澳元拿到手,相当于人民币2万多元。出国两年多,王兆生一家拿到了绿卡,还贷款买了45万澳元的房子。房子220平方米,院子760平方米,院子里种花种草也种点菜。王兆生还花7000多澳元(合人民币4万元)买了两辆车,一辆丰田、一辆二手本田,两夫妻一人一辆。   2011年,王兆生夫妇又生了一个女儿,女儿一出生就获得澳大利亚国籍。他们发现生孩子不但住院不花钱,当地政府还补助了5000澳元。小女儿出生后,王兆生的妻子辞去了蔬菜厂冷冻仓库的工作。   在澳大利亚扎下根后,王兆生不时寄钱回家,把老家的房子也装修得亮亮堂堂,家具家电一应俱全。   20多户村民移民 19户住一个社区   像王兆生这样在澳大利亚打工并定居的,后楚庄共有25户。他们都通过劳务输出到澳大利亚、靠手艺站稳脚跟。   第一个吃螃蟹的是村民尹法刚。2005年,他在深圳一家船厂干活。客户几次检查,别人的电焊活通不过,就他的活每次都很出色。公司一个外国工作人员注意到他,劝他去澳大利亚,“挣得比中国多,你的手艺准行”。   当时出国费用约12万元,尹法刚凑齐这笔钱交给中介。一年后,他到了墨尔本;三年后,他在墨尔本买了大房子,生了澳洲籍的小儿子。这下,其他村民都坐不住了。尹法刚的妈妈说,很多青年找送走尹法刚的中介办手续,找尹法刚上过的培训学校学英语,然后两口子一起去澳大利亚。   七八年间,后楚庄有25户年轻人先后到澳大利亚打工,其中19户生活在珀斯一个社区里,相距不过十几里路。村民们说,澳大利亚有一个“小后楚庄”。   学好手艺不容易 出国也越来越难   2008年,后楚庄和附近的村庄有两三百个村民准备出国,分别申请电气焊工、木匠、电工等岗位。村民说,当时经常看到年轻人抱着一本英语书叽里咕噜。   但这批村民被告知,澳大利亚因金融危机对技工的需求少了,去不成了。交的一万元中介费只退了一部分,有村民觉得被骗了。据《青年参考》报道,2009年,为应对金融危机,澳大利亚政府保证移民不和本国公民竞争工作岗位,削减14%技术移民名额。   现在,村庄的年轻人出国风潮还在继续,有的几天前已出去了,有的交了中介费正在办手续。但出国越

文档评论(0)

yoush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