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 内容 基本概念 分叉病变PCI基本技术 分叉病变支架术的基本策略 药物洗脱支架时代的分叉病变支架术 特殊分叉病变的处理策略 分叉病变支架术展望 基本概念 分叉病变的分型 分叉病变PCI的挑战 斑块再分布 边支闭塞的预测因素 分叉病变的分型 分型依据:影响分叉病变PCI结果的主要因素是斑块位置和分叉角度,因此,现有分型主要以此作为依据。 根据两分支之间的角度分型:分叉角度是处理边支、斑块移位及治疗策略的重要参考因素。Lefevre等根据分叉远端成角将分叉病变分为Y型( 70度)和T型( 70度)。Y型分叉病变边支容易进入,但斑块移位明显;T型分叉病变边支处理困难,而斑块移位不明显,并且当放置主支和边支导丝后分叉角度减小,会变得有利于操作。 分叉病变夹角分型 分叉病变的分型 根据斑块的位置分型:传统根据主支(Main branch, MB)和边支(side branch, SB)是否同时或分别存在病变对分叉病变进行分型,目前主要有Duke、Safian和Lefevre等三种分型方法,其中Lefevre分型较为常用。 分叉病变的分型 Lefevre分型: I型:病变位于主支分叉近端、远端及边支开口,是真正的分叉病变 II型:病变位于分叉处的主支,包括分叉以近和以远,不涉及边支开口 III型:病变仅位于分叉以近的主支 IV型:病变位于主支和边支的开口,分叉近端主支无病变,较为少见 IVa型:病变仅位于边支之后的主支开口 IVb型:病变仅位于边支开口 Lefevre分型中的4a型分叉病变仅仅累及分叉后的主支起始部,该型病变通常也称为假性分叉(pseudo-bifurcation)病变。当病变位于边支起始部的近端主支时也称为假性分叉病变。 分叉病变的分型 Lefevre分型 分叉病变的分型 Duke分型:共分为A~F六型 分叉病变的分型 Safian分型:主要根据是否存在主支狭窄及其狭窄部位进行分型 分叉病变PCI的主要挑战 尽管小profile球囊和新型支架得以广泛应用,分叉病变PCI的结果依然欠理想 消斑治疗不能改善分叉病变的即刻和中期临床结果。单纯定向斑块切除术比单纯球囊成形术即刻效果好,但是再狭窄率仍较高 急性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一旦发生边支闭塞,多导致非Q波心肌梗死 尽管支架术可显著提高分叉病变PCI的成功率,但操作难度较大,再狭窄率较高(国外报道的再狭窄率为21%~57%),且仍有高达9%的并发症率。 临床事件发生率较高:国外靶病变血运重建率为8%~43%。NHLBI注册资料显示,分叉病变(n 321)和非分叉病变(n 2115)的12个月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67.9%和74.3%(P 0.05)。 斑块再分布 “雪橇效应”(snow plough effect):IVUS发现球囊扩张和支架术后管腔增大的机制不仅有血管的弹性扩张和撕裂,而且还有斑块沿管腔纵向再分布,即斑块的纵向移位,这种斑块移位在不同类型的分叉病变均表现为斑块从被扩张支移至另一支,在Y型病变较T型病变更为明显。 虽然只有I型病变是真正的分叉病变,但是支架术后斑块的纵向移位会使II~IV型分叉病变均成为真正的分叉病变。 2型Y形分叉病变:病变仅限于主支,但是主支扩张后斑块纵向移位入边支,主支支架后往往需要行对吻球囊扩张,边支是否植入支架则根据球囊扩张结果决定。 斑块再分布 3型Y形分叉病变:球囊扩张主支后斑块纵向移位入边支和主支远端,支架植入后会因斑块移位导致边支和主支病变,因此支架应覆盖边支,这样斑块只能移至边支,后者通过球囊对吻扩张往往易于解决。 斑块再分布 4a型病变:与3型病变类同,支架如果不覆盖边支同样会因斑块纵向移位导致主支和边支狭窄。这不仅会因斑块移位增加植入支架数目,而且影响预后。因此对这类病变主支支架应覆盖边支,然后采用对吻球囊扩张技术,边支根据其直径和对吻球囊扩张后的结果决定是否植入支架(provisional stenting) 。 边支闭塞的预测因素 法国学者Louvard等的研究显示,166例分叉病变,共有10例边支闭塞,对比研究发现,分叉病变的远端成角(角度B)越呈锐角,越易于发生边支闭塞,边支闭塞和未闭塞患者的角度分别为42±22°和38±21°(P 0.013)。而两组病变钙化、偏心程度、主支和边支狭窄程度以及保留导丝与否均无差异(ESC, 2004)。 内容 基本概念 分叉病变PCI基本技术 分叉病变支架术的基本策略 药物洗脱支架时代的分叉病变支架术 特殊分叉病变的处理策略 分叉病变支架术展望 分叉病变PCI基本技术 投照体位的选择 指引导管的选择 边支保护基本原则 导引导丝的选择 导引导丝的基本操作 球囊预扩张 支架选择与置入 消斑术在分叉病变的应用 分叉病变PCI基本技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