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伤寒派
伤 寒 学 派
在中医各家学说领域里,将历史上不同时期研究阐发《伤寒论》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为主要课题,并卓有成就的众多医家统称为伤寒学派。
该派始于晋唐,盛于明清。对中医理论和临床医学的发展,特别是对外感热病的辨证论治体系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伤 寒 学 派
伤寒学派诸家以研究张仲景的《伤寒论》为指归,各自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研究和发挥,形成了阵容强大的伤寒学派。
根据其不同时期的学术研究特点,一般习惯分为宋金以前伤寒八家和明清时期伤寒三派。
伤寒八家
从晋迄宋,研究伤寒最有成就者约有八大家,他们是王叔和、孙思邈、韩祗和、朱肱、庞安时、许叔微、郭雍、成无己。
(一)王叔和的学术贡献
成无己在《注解伤寒论》中所言:“至晋太医令王叔和以仲景之书,撰次成叙,得为完佚,昔人以仲景方一部为众方之祖,盖能继述先圣之所作,迄今千有余年不坠于地者,又得王氏阐明之力也。”
1.王叔和对已散失不全的《伤寒杂病论》进行收集整理和重新编次,使《伤寒论》得以保存并流传后世。
1)基于临床实践,突出实用。
2)引经据典
3)突出寒邪为病
《伤寒例》着重指出:“凡伤寒之病多从风寒得之”,并强调“其伤于四时之气皆能为病,以伤寒为毒者,以其最成杀厉之气也”(79条),从而揭示了仲景突出以寒为主的发病学思想的真谛。
4)脉法专论
对仲景脉法作了专门论述(如卷五《张仲景论脉》一章),提出了浮、沉、紧、弦、数等脉与表里、三焦、脏腑的关系,实为《伤寒论》脉法之基础。
5)指明六经病脉
6)理论探讨
在《伤寒例》中对一些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如寒毒发病,引《内经》以例伤寒三阴三阳,重申风伤卫、 寒伤营等,皆为首倡,而对后世学术研究起到了导向作用,产生了深远影响。
7)王叔和对温病学的贡献
王叔和编写的《伤寒例》对温病的病因病机及其分类上有所创新,从而为温病学说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王叔和之前都把温病括在广义伤寒之中。王叔和以时气病总括外感性热病,在具体分类上,划分为伤寒、温病、风温、中暑、温疟、湿温、冬温、温毒、温疫九个类型。
提出伏邪温病的最早理论根据“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一语,始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王叔和首先作注:“冬伤于寒,即时而发为伤寒,未即时而发,寒毒潜藏于体内,至春发为温病。” 还进一步阐发说 “是以辛苦之人春夏多温热病者, 皆由冬时触寒所致也”‘。这一认识为后世“伏邪温病”之先导。
阐发温病与时疫理论。、
首创时行之说
“凡时行者,春时应暖,而复大寒;夏时应大热,而反大凉;秋气应凉,而反大寒;冬时应寒,而反大温。此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也。”
(二)孙思邈对伤寒派发展的成就
1、整理伤寒 集百家言
2.创用了“方证同条,比类相附”的研究方法,以揭示伤寒六经辨治的规律。这种研究方法开后世以方类证研究之先河,也为其他多种分类研究方法提供了借鉴。
推崇太阳病桂枝、麻黄、青龙三法的运用。明代方有执、喻嘉言宗其说而发挥为“三纲鼎立”之说,成为错简重订派的主要观点之一。
3.三阴三阳编排论述
《千金翼方》有独立的六经分经辨证的篇幅,按三阴三阳排列,只对太阳病进行了改易, 更好地保留了原文的完整性。
4.三方为纲通论伤寒
孙思邈通过潜研《伤寒论》全文, 提出桂枝汤、麻黄汤、小青龙汤三方通治伤寒的理论。疗伤寒不外“一则麻黄、二则桂枝、三则小青龙”。
5 补充妇儿伤寒
妇人伤寒,其证虽与男子相同,但妇人有经带胎产之生理特点,故其治法应当有别于男子。
6 发展经方
孙思邈遵仲景制方之法而又不泥于仲景之方,在经方的基础上化裁了不少新方如三黄汤、苇茎汤、麻黄醇酒汤等,弥补了《伤寒论》某些有法无方的不足,还对一些经方的主治作了补充。
韩祗和 (北宋)
是第一位阐发《伤寒论》学术思想的医家,较成无己还早50余年。
代表作:《伤寒微旨论》
伤寒学术成就
1、强调脉证合参
伤寒:脉为先,证为后。“伤寒既病之后,变动不常,未见于证先形于脉”
杂病:证为先,脉为后
2.伏阳化温(热)
寒冬之时,体内阳气蛰伏不动,若此时感受寒邪,则体内之阳为寒邪所困,深夹于骨髓之间而不得宣畅;至春升阳动之时,其内伏之阳得以发泄则为病也。若感寒邪较轻则成温病,感寒邪较重则成热病。
3.提出:伤寒传足经不传手经
韩氏以经络释六经,首次提出了伤寒传足经不传手经的观点。认为“身半以上同天之阳,身半以下同地之阴,或四时有不常之气。阳邪为病则伤于手经也,阴邪为病则伤于足经也。故冬毒之气则中于足经矣。”(《伤寒微旨论·伤寒源篇》)
4. 言汗下之法则
对汗法,他认为“治伤寒病见证不见脉未可投药,见脉不见证虽少投药也无害也”。并列出诸多发汗之方剂,如调脉汤、葛根柴胡汤、人参桔梗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第6课 从小爱科学 第1课时(教学课件)2025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pptx
- (完整)深圳市小学一至六年级英语单词表 .pdf VIP
- 2023-2024学年浙江省宁波市镇海蛟川书院小升初(分班)数学素质测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 读西游记的读后感(最新).docx VIP
- RCC-G 计部分.pdf VIP
- 病历书写基本规范(2022年版)参考.pdf VIP
- 课题申报书: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实施策略研究.docx VIP
- 机械基础 课件 模块二任务二 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及演化.pptx
- 1.乒乓球运动概述教材编辑.ppt VIP
- 偏头痛的护理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