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短跑中步频,步幅的训练方法—跑,跳格
短跑中步频、步幅的训练方法——“跑、跳格”
关键词:步频、步幅、训练方法、跑格、跳格
Abstract: The scope and the frequency of the step have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sprint. And, running and jumping the panes of sponges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improving the speed of medium-running. Running and jumping the panes of sponges consists of jumping the long-panes of sponges and jumping the short-panes of sponges. The former is good for improving the scope of the step, while the later is good for quickening the frequency of the step so as to foster the rhythm of the lower limbs.
Key words: the scope of the step, the frequency of the step, the methods of exercises, running the panes of sponges, jumping the panes of sponges
1、前言
训练短跑的手段有很多种,这里介绍一种简单易行的手段:“跑、跳格”。在我从事课堂教学和课余训练的实践中,这一手段对提高步幅和步频有明显的效果。
跑是人体最基本的活动技能,短跑在中学各年级教材中都出现,是跑的重点教材,跑的基本技术要求是动作轻松,步幅大,步频快。在短跑的教学和训练中提高跑的速度是重点,许耀球先生在《田径运动生物力学》一书中说:“步频低是影响我国运动员成绩的主要因素,加快步频是提高跑速的主要突破口。”郑毓春又撰文指出:“途中跑最高速度主要靠步幅的增加获得。”可见,步幅和步频的提高对短跑成绩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而“跑、跳格”用于发展途中跑速度素质的训练有着良好的效果。“跑、跳格”训练中分跑长格和跑短格。跑长格的练习主要有利于提高步幅;跑短格的练习主要有利于提高步频,培养下肢跑的节奏。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器材制作(材料最好用海绵,以免受伤。俗称海绵块。)
⑴、制作成30cm×15cm×10cm的海绵块(图1) ⑵、在一条50cm的尼龙绳上,用不同颜色标出摆放海绵块之间不同距离的标记。
2.2海绵块的设置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身高、短跑水平、训练水平、柔韧性好坏……训练内容而定,在跑道上摆放海绵块之间的距离有所不同,可以平放,也可以竖放。
⑴、发展短跑中途中跑的步幅就跑长格,参照(表1)的格间距等,用行进间跑(30×4)×3或4,每次休息1—2分钟,每组休息5—8分钟。
表1
百米成绩(秒)
11-11.4
11.5-11.8
11.9-12.1
12.2-12.7
12.8-13.4
13.5-13.9
注
总距离(米)
40
30
30
30
30
30
行进间跑
格间距(米)
2.3
2.25
2.15
2.05
1.95
1.85
海绵块
16
13
13
14
15
16
⑵、发展起跑后急跑的节奏和步幅,用站立式起跑或蹲距式起跑(30米×4)×3或4,每次休息1—2分钟,每组休息3—5分钟,这种练习的格间距可根据学生的水平和素质而定,摆在前面的格间距可短一点,后面7—10块海绵块的距离逐渐加大到表1的距离要求,这样海绵块的数量可酌情增加。
⑶、为了提高步频和短跑技术用站立式起跑,跑小格格间距离可取60—80厘米,如果海绵块之间的距离为70厘米,可用总长为20米的距离,设置28块海绵块。
⑷、如果发展腿部后蹬力量,进行连续跨步跳长格,格间距可采用3.5米左右。
⑸、为了发展小关节,小肌肉群的力量,用单脚连续跳小格,格间距可采用1.5米—2.5米(视学生短跑水平和身体素质而定)。用以上几种方法“跑格”或者“跳格”进行课堂教学或者体育训练时,根据体育课的任务而定,可以计时,也可以不计时。
3、研究结果讨论与分析
步频和步幅是决定短跑速度的主要因素。步幅的大小决定了步长,也就是所谓的两脚着地点之间的距离,步频是指单位时间内跑的步数,两者的乘积就是跑得速度,因此,无论改变步频或步长,或者两者同时改变,都将对跑速产生影响。可见改善步频和步幅是提高短跑速度的关键, 因此,步频、步幅训练备受人们重视。“跑、跳格”的这种训练方法对步频和步幅有着较为明显的效果。(表2、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