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恶性黑色素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doc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   【摘要】 目的:探究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病理特点分析及鉴别观察。方法:回顾性观察分析5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病理切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病理组织特征并进行组织特异性分析,随后对不同恶性黑色素瘤类型进行分类,并采用免疫组化法对S-100、HMB-45、Melan-A、CK、Ki67进行分析。结果:5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共有4种类型,其中小细胞性恶性黑色素瘤1例,表浅扩散型恶性黑色素瘤1例,结节性恶性黑色素瘤2例,肢端雀斑样恶性黑色素瘤1例。经免疫组化检测,S-100在5例患者的恶性黑色素瘤标本中均为阳性,阳性率100%,而HMB-45、Melan-A均有4例阳性,阳性率80%。CK在5例患者均为阴性,Ki67阳性率为5%~35%。结论:临床上恶性黑色素瘤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案,早期的发现有助于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掌握典型和非典型的恶性黑色素瘤特点,有助于临床治疗和患者预后。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病理分析; 免疫组化   中图分类号 R739.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2-0077-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12.042   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canoma)是一种来源于恶性程度较高的产黑色素细胞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占皮肤恶性肿瘤的7%~20%,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2%。恶性黑色素瘤主要发病部位在皮肤,在生殖道、消化道、鼻腔等黏膜组织中较少发生[1]。目前,黑色素瘤的病因未完全阐明,研究提示与遗传基因和环境刺激相关,如日照时间、人种及是否有家族史等因素[2]。临床上恶性黑色素瘤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出血、溃疡及瘙痒等,其中瘙痒、皮损颜色和大小变化在年轻患者中多发,而老年患者则主要表现为溃疡。组织学类型又因年龄、性别和种族等因素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由于该疾病的发生较隐匿,病理组织结构及细胞学形态变化多样,且有一些肿瘤并不含有色素,易引起误诊[3]。本次将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例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回顾性分析,结合有关文献进行讨论,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4月-2015年3月经病理诊断确诊的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5例,其中男3例,女例,男女比例为1.5∶1。年龄7~73岁,平均49岁,其中4例患者年龄大于50岁,仅有1例男性患者为7岁。黑色素瘤有2例分布在上肢,占总例数的40%;2例分布在足,占总例数的40%;1例分布在下肢,占总例数的20%。发病时间1个月~2年。   1.2 方法   手术切除肿瘤送检至病理科。标本经过10%中性甲醛固定,随后采用石蜡包埋组织,通过HE染色,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病理组织。全部患者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查,均使用福州迈新生物制剂公司抗体试剂,采用SP法对HMB45、S-100、Melan-A、CK、Ki67进行标记。细胞质内出现棕黄色颗粒即判定为阳性标本。操作方法严格按照免疫组化试剂盒标准化操作步骤进行。   2 结果   2.1 巨检   所有患者皮肤首先经过肉眼观察发现颜色多以棕黑色、黑褐色为主,一般呈不规则形,皮损较皮肤表面高,面积不规则且大小不一,最大处为5.1 cm×3.2 cm×1.1 cm,最小处为   0.8 cm×0.5 cm×0.3 cm,结节状较多且表面粗糙,边界较模糊,质偏硬且部分较脆,少数伴有坏死、糜烂及溃疡,并伴有分泌物。   2.2 镜检   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特征,根据已有的分类资料本文患者恶性黑色素瘤共有4种类型:(1)小细胞性恶性黑色素瘤1例,占20%,患者为女性,病变位于右手食指远端。该型以痣样小细胞成分为主,瘤细胞体积较小,胞质较少,细胞核小且浓染,可见核分裂象。瘤细胞排列呈巢状、裂隙状、弥漫片状结构,多数瘤细胞为单一淋巴细胞样小细胞;(2)表浅扩散型恶性黑色素瘤1例,占20%,患者为男性,病变位于左膝关节皮肤。该型瘤体颜色为黑褐色,并混合少许白色。皮损稍微隆起,边缘不规则,瘤体体积较小,有较强的侵袭性。(3)结节性恶性黑色素瘤2例,占40%,患者为一男一女,病变分别位于右手大鱼际皮肤和左足底皮肤。该型瘤细胞体积较大,形状极不规则,核大且呈空泡状,胞质较丰富,部分可见瘤巨细胞和病理性核分裂。(4)肢端雀斑样恶性黑色素瘤1例,占20%,患者为男性,病变位于左足跟皮肤。该型瘤细胞主要为大的异型性黑色素细胞,多为梭形细胞,细胞核大且怪异,核仁可见,胞浆内充满黑色素颗粒,病变细胞主要位于表皮基底层,可见较复杂的树突状结构。   2.3 免疫组化   经免疫组化检测,S-100在5例患者的恶性黑色素瘤标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is_lx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