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海历史高考纲要
历史纲要1
儒家文明
一
1:孔子在春秋后期建立儒家学派。孔子针对周代“礼崩乐坏”的局面,提出以“仁”作为最高准则,以“礼”来规范人们的言行,稳定社会秩序。
2:战国时代,孟子提出“性善论”以及“民本思想”,主张实行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西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二世而亡(采用严刑峻法的法家思想)的教训,实行“无为而治”(道家思想)。汉武帝即位后,为了政治上的“大一统”进行了思想上的“大一统”。采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天人感应”“大一统”“三纲五常”)。 儒学成为官方哲学。
4:东汉后,道教以及佛教的兴盛影响了儒学。南宋朱熹结合道教,佛教的思辨特点及对宇宙起源,万物生成的解释建立理学体系(“明天理,灭人欲”“理是万物的起源”)把儒学推向巅峰。(北宋周敦颐是理学的开山祖师)
朱熹注释的《四书》是科举的经典范本。
思考:儒家学说的演变过程经历了神学化和哲学化,适应了古代中央集权统治的发展需要。民本思想在后来逐渐被削弱,而改造过的儒家伦理学说成为封建统治阶级奴役人们的思想武器。
题目:导学5的选择
二
1:秦始皇统一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中央设立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事务),同时设立九卿。地方实行郡县制。地方官员由中央直接任命。
2:隋唐,三省六部制。中书省(决策机构,草拟诏令),门下省(审议机构),尚书省(行政机构)。尚书省设立六部(吏,礼,兵,刑,户,工)。
3:元代仅设中书省。(相当于尚书省,是行政机构)
4:明朝废除丞相,建立内阁。
5:清朝雍正时建立军机处。
思想:皇权与相权之争
6:地方控制:西汉(刺史,“州”);东汉州成为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州,郡,县”);唐(“道,州,县”,御史,节度使);元(“行省”共十个);明清沿用行省制。
7:人才选拔:先秦(分封制建立出有利于周朝发展)世袭制—— 秦朝军功爵制——汉代察举制(品行和才学) ——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举荐)——隋唐 科举制(加强中央对官吏的选拔;戊戌变法废除八股取士;1905废除科举制;明朝后采用八股取士是钳制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创新,阻碍了国家发展)
8:农业:小农经济。一家一户为一个基本生产单位。赋(田赋,口赋),役(劳役,兵役);分散的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的经济基础。“籍礼”;社仓,义仓
9:战国李悝(魏国)制定的《法经》标志着中华法系的开始,《唐律》、《唐律疏义》的完成确立了中华法系“以礼入法,礼刑结合”的特色。
隋唐,“以礼入法”的法律儒家化过程基本完成。
10:以礼入法:把等级制度和家族制度贯彻到法律里,根据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来判案。
唐宋后,强调“明刑弼教”即用法律来强化儒家的 教化,从而巩固其专制统治。
三
1:忠(君臣)、孝(长辈)、节(夫妻)、悌(兄弟)、信(朋友)、义(主仆)
孝成为人际关系的基础和中心。孝被引申为“忠”(积极:加强民族凝聚力,提高责任感;消极:“愚忠”牵制人们的思想发展和创新,阻碍社会文化发展)
四
1:儒家文明的传播主要是靠汉字教育和儒学教育(文化:祭孔、汉字;政治制度:科举制(日本没学);伦理道德)
儒家文明的很多因素在日本逐步内化为日本的化的制度和文化
2:新加坡:1982在中学设立儒家伦理课程,成立“儒家思想伦理委员会”;“五大共同价值关”
基督教(宗教改革)
1:原因:15到16世纪,英国,法国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王权的强大;教会的腐败黑暗;人们的不满;
导火线:1517,罗马教出售“赎罪券”
2: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指责教会荒诞、腐败。;主张简朴生活,虔诚和金钱无关;《圣经》第一;
亨利八世,1535《至尊法案》,英国国王为英国国教的首脑。
3:教权王权:丕平在教皇支持下成为法兰克国王,建立加洛林王朝。丕平献土;奥托一世帮助教皇平定叛乱,教皇加冕“神圣罗马帝国”;亨利四世被教皇格里高利驱逐,在卡诺沙城堡外的雪地站了三天三夜。
王权与教权之争
历史纲要2
主要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英国
1:16世纪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都铎王朝的亨利八世,伊丽莎白一世的“强国政策“(目的巩固王权,稳定社会,强国争霸):宗教:英国国王为首的英国国教;军事:海军,与西班牙“无敌舰队”争夺霸权;经济:重商主义
2:1603斯图亚特王朝。詹姆士一世“君权神授”、重税主义
查理一世:1637“清教徒起义”1640“清教徒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3:克伦威尔:1642——1648带领国会军打败国王军;1649处死查理一世,建立共和国。;1653“护国主”独裁统治。
4: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采取的政策:出卖没收的封建地产;废除骑士领地制;取消对国王的封建义务;贸易保护;
5:查理二世复辟——詹姆士二世(兄弟关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