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第二次讨论:高热降温x定稿题库.ppt

动物生理第二次讨论:高热降温x定稿题库.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高热病人可采用哪些降温措施与其理论根据 三班五组 制作人:方晓婵 洪艳 资料查找:石佑铭,徐虹亮,赵家熙 特点:产热大于散热 表现:皮肤苍白、畏寒、寒战、皮肤干燥。 保暖 高 热 持续期 特点: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趋于平衡。 表现:皮肤潮红、灼热;口唇、皮肤干燥;呼 吸深而快;心率加快;头痛、头晕、食欲不 振、全身不适、软弱无力。安全护理 退热期 特点:散热大于产热,体温恢复至正常水平。 表现:皮肤潮湿、大量出汗。由于大量出汗, 体液大量丧失,易出现血压下降虚脱或 休克现象。 关注出入量平衡 体 温 上升期 低热:37.3——38.0℃。无需特殊处理,可仅饮用温水,开窗通风 中等热:38.1——39.0℃,通常情况下未必需要用到物理或化学降温,需适当补液,注意电解质紊乱。 高热:39.1——41℃,需物理或化学降温,加强补液,注意电解质紊乱,注意观察神志。高于40℃必须保护中枢系统。 超高热:41.1℃以上,而人体最高的耐受温度为40.6—41.4℃。肛温持续超过41℃,可造成永久性的脑损伤;高热持续在42℃以上2h即可出现休克及严重并发症,随时有死亡可能。 35 6 37 8 9 40 1 2 3 引发高热的原因 高热是一些疾病的前驱症状,引起发热的病因可分为急性感染性疾病和急性非感染性疾病两大类。 前者最为多见,如细菌、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消化道、尿路及皮肤感染等, 后者主要由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药物热、血清病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代谢疾病所引起。 人体体温调节 调节体温的中枢在下丘脑 寒冷环境 冷觉感受器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减少散热;增加产热 体温保持相对恒定 垂体 肾上腺 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多 代谢水平提高 炎热环境 温觉感受器 增加散热 体温保持相对恒定 甲状腺 甲状腺素 降温措施 物理降温 针刺降温 药物降温 物理降温 适用于高热且循环良好的患者 1、冷敷: 原理:利用热传递与蒸发吸热 方法:冷水浸湿毛巾,敷在病人的头部、颈部、腋下、腘窝等。每隔3-5分钟换一次,也可将冰块包在毛巾或布袋里放在额头 (小儿应用温水) 2、酒精擦拭 原理: ①刺激皮肤血管扩张,增加散热;②酒精挥发性,吸收带走大量的热量 在环境温度高于人体时蒸发降温是唯一的散热途径。 浓度及温度: 25%-30%酒精,擦浴温度为30OC。 擦拭方法及顺序: 侧颈→肩部外侧到手背;侧胸→腋下沿手臂内侧到手心;下肢髋部→大腿外侧至足背;腹股沟→大腿内侧至足踝;臀下沟→下肢后侧经腘窝至足跟。每次5-15分钟 注意事项: ①注意保暖,若皮肤苍白应立即停止 ②半小时后测量体温 ③腋下、腹股沟、手心、肘腘窝等处时,应稍用力,并延长擦拭时间,以促进散热 ④禁忌擦拭胸前、腹部、后颈部、足心部位 3、冷盐水灌肠: 原理:清洗肠道利便又降温 方法:取生理盐水200~300mL,温度以28℃~32℃为宜,将肛管用甘油等润滑油擦拭后插入肛门,再将准备好的盐水用注射器注入或灌入,灌入后需用手将患儿肛门夹紧10分钟左右,以防盐水排出。冷盐水灌汤的降温效果显著,但不适合家庭中操作。 4、静脉降温法? 下丘脑功能紊乱所致的中枢性高热,体温升高快,降温效果差。开展了中枢性高热静脉降温法,其方法是将病人需常规输入的液体置于冰箱,待液体温度降为0-10度时取出,用棉套保温,按”静脉输液法”把液体输入病人体内,其降温疗效显著,降温有效率高达100%。 针刺降温 中医传统疗法,通过疏通经络退热,疏通壅滞的气血,疏解肺经的风热,清泄阳明的蕴热。由于无任何毒副作用,小儿比较常用, 1、针刺放血:一般取风池、大椎、曲池、合谷等穴,如热势高则配十宣、耳尖,均用三棱针放血4~5滴,每日1~2次。也可在耳背静脉处放血,退热效果也很好。针刺放血的作用在于疏通壅滞的气血,疏解肺经的风热,清泄阳明的蕴热。 2、耳针治疗:一般取神门、肾上腺、耳尖,采用强刺激手法,不留针。?针刺退热需要注意的是要取得患儿的配合,针刺时速度要快而准确,防止造成其它损伤。 药物降温 原理:用药物(复杂的化学作用)把体温 降下来 药物选择:一般先考虑物理方法,如无用,可酌情选用解热镇痛药退热,要对症下药。可供选择药物非常多,最常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双氯芬酸、阿司匹林等。 用药前仔细阅读说明书,确定无禁忌症 新生儿不宜用退烧药,3个月内婴儿慎用 小儿

文档评论(0)

知识宝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