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漫的点地梅详解.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布达拉宫 圣湖,雪山,蓝天,白云 五、作业布置 1.给朋友家人讲讲青藏铁路的故事。 2.背诵描写点地梅的段落。 (一) 自由大声地读课文一遍,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一、初读课文 写了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 交流课前搜集相关资料。 课前资料搜集 点地梅: 报春花科点地梅属多年生密丛草本。轮廓为直径3~5cm的半圆球形。花葶自植丛中伸出,具数朵花;花冠紫红色,喉部黄色。花期6~7月份。喜凉爽,喜光,耐瘠薄。中国特有植物。产西藏东部和东南部,多生于海拔3000~4500m的河谷滩地或高山草地。四川西部也产。 高原点地梅 高原点地梅 高原点地梅 铁路的建设者们(观看图片) 铁路的建设者们 铁路的建设者们 “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风暴强意志更强,海拔高要求更高 2001年6月29日,青藏铁路开工建设,2006年7月1日,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全线开通。青藏铁路的开通,不仅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伟大壮举,也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他创造了很多世界之最,是铁路修筑者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战胜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后建成的。 青藏铁路简介 雪域(yù)高原 盎(àng)然 叩(kòu)开 姗姗(shān)而来 小羊羔(gāo) 为啥(shá) 西部边陲(chuí) 拉萨(sà) 炽(chì)热 分娩(miǎn) (二)学习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课文题目是《烂漫的点地梅》,内容却写了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作者的用意何在? (四)根据课文意思,将课文分段,并写出段落大意。(自主完成) 唐古拉山脉海拔四千多米,常年天寒缺氧,四季冻土封固,素称“人类禁区”。 二、精读课文 学习第一部分(1~2段) 我和战友们来到青藏铁路工地已是盛夏6月,但这时唐古拉山下的布曲河畔,山光秃秃,地上处处仍是残冰积雪,丝毫没有内地在这季节里那种百花齐放、姹紫嫣红的盎然景色。唐古拉山留给我的第一个印象:就是这里永远是寒冬。 段意:简略介绍了唐古拉山的恶劣环境。 1.自学。 a.快速浏览第二部分内容,勾画描写点地梅的语句,并说说点地梅是怎样的一种花。(有什么特点) b.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交流: 学习第二部分:(3~13段) 描写点地梅的语句 (1) 它的根扎得很深, 枝蔓细小而矮,一丛一丛的几乎贴着地皮,根却在地下长得很深,一团一团地拥抱着热土。 小结:点地梅的特点(生命力顽强) 正在我欣喜的时候 ,一位云游四海放牧的美丽的藏族少女,赶着羊群路过我们营区门口时,一只掉队的小羊羔竟误入营区,咩咩地叫着乱闯。牧羊女追逐进来,见我站在屋檐下护着那丛植物不让小羊羔靠近,便扑哧一笑,用生硬的汉话对我说:“放心吧,牲口不会吃它的。” “为啥?” “这花又苦又涩,牛羊就不吃呗。” “这是花吗?” “嘻嘻,不是花你种干什么?这叫点地梅,开花可香可好看哩。” 牧羊女说完,便赶起小羊羔轻盈盈地走了。 分角色朗读 描写点地梅的语句 (2) 点地梅终于开花了。怒放的点地梅十分美丽。紫艳艳的花儿,大小形如豆珠,亭亭玉立地缀满枝头,仿佛一串串粘连在一起的紫色豆珠儿,散发着一阵阵浓浓的醉人芳香。阳光照耀下,花儿便紫得晶莹,紫得透亮,紫得鲜艳。天上是白悠悠的云彩,地里却是紫幽幽的花儿。青藏高原的天有多么的蓝,云有多么的白,点地梅就有多么美! 紫艳艳的花儿,大小形如豆珠,亭亭玉立地缀满枝头,仿佛一串串粘连在一起的紫色豆珠儿,散发着一阵阵浓浓的醉人芳香。阳光照耀下,花儿便紫得晶莹,紫得透亮,紫得鲜艳。 小结:点地梅的特点:(生命力顽强、美丽) 高原点地梅 通过描写点地梅的美丽与顽强,表达了作者对点地梅由衷的热爱与赞美。 学习第三部分(14~16段) 快速浏览课文,勾画出让自己最感动的语句,并有感情的读一读。 说说自己学习本部分后的感想。 我喜欢唐古拉山顽强而美丽的点地梅,我更喜欢像点地梅一样可亲可敬的高原筑路兵。 思考:说说高原筑路兵与点地梅的共同之处。 答:平凡而伟大。 学习第四部分(17段) (1)回扣课题,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课文题目是《烂漫的点地梅》,内容却写了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为什么?作者的用意何在? 答:作者使用了托物言志(又叫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感情、理想的

文档评论(0)

baobe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