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阁说明文.doc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天一阁说明文

天一阁说明文 良乡二中初三语文二模汇总之说明文阅读 顺义:(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5——17题。(10分) 成语,就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中国的成语是一种最为古老的活化石,历经千年仍然被广泛地使用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各种语境当中,堪称奇迹。 成语有两大特点,一是字有“出身”,字字皆有本。成语所用的每一个字都是有根据的,都是有它独特的用意的,所以它不需要使用成语的人随便改动它。例如“半面之交”这个成语曾遭到了质疑,理由是:既然“交往”过,至少得见“一面”,怎么能见半面呢?“半面”是不可能的。因此这个成语被好多人改为“一面之交”来用,还说“半面之交”不可能, 这就与成语的本源有抵触了。此语出自《后汉书·应奉传》,应奉是东汉时期的一个官员,他的特点是“凡所经履,莫不暗记,读书五行并下”。有一次他坐车上街走到中途他让车夫停车,自己跳下车来走到路边正在修车的一个老者跟前说:“老先生您还记得我吗?”老者赶紧站起身来说:“先生我并不认识您!”应奉说:“我叫应奉,三十几年以前您到我们家修过车呀!当时是管家接待的您。但是您修完车找不到管家就到我的书房,开半户出半面视我呀!(也就是把门开一个缝露出您的半张脸看我,我一抬头您就走了)所以我和您可以称得上有半面之交啊!”成语“半面之交”就是从这件事提炼出来的,后来用来表示“彼此见过面但交情不深”。所以这“半面之交”确有史实作根据,不是“不可能”。此外要是表现“交情不深”,那么“半面”比“一面”应该说是更有表现力,所以改为“一面”也不好。 二是语出“经典”,语语皆典型。每一个成语都有丰富的内容,与同类词语比较,成语的意思最具代表性。下面通过一个成语故事说明这一特点。成语“至理名言”是从《明史·后妃列传》中提取出来的,讲的是朱元璋拿到元朝的传国玉玺后,听了妻子马皇后的一番劝告,很受感动,叹息着说“至言也”(真是至理名言啊!)。后来人们就把朱元璋概括马皇后那番话的“至 言也”,从《明史》中提取出来扩展为 “至理名言”作为成语,用来指“最有道理,最有价值的话”。而成语“至理名言”的丰富内容主要体现在把“如何巩固政权”的几个重要方面都包括了。要巩固政权,首先“皇上要做得正”,皇上要有“守成不易”的认识。马皇后见到元朝的传国玉玺后第一个反应就是“元有是而不能守”,实际上这就是让朱元璋认识夺取政权后把政权守住并不是易事。如果是易事,那么元朝的政权不应该丢,传国玉玺不应该被我们拿到手!要警惕自身的骄傲放纵奢侈和不谨慎从事。其次,巩固政权要有贤能之士的辅佐。再次,巩固政权要得民心,“不屡更法律,不扰民”,这都是得民心的重要举措。成语“至理名言”在表示“有道理有价值的话”中也最有代表性。理由是“至理名言”所讲的理是如何使政权巩固的理,如何使国泰民安的理,对一个国家来说,再没有哪种道理比这更重要的道理了。因为“至理名言”是位居一切正理之上的理,是位居一切有价值话之上的话,所以它可以代表一切正理,一切有价值的话。 了解以上成语的特点,一是能使我们体会到成语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二是便于今后运用这类成语时少出错或者不出错,为净化语言、减少语言污染尽一份责任。 15.阅读第段中的划曲线句,结合文章说明作者把成语比作“活化石”的理由有哪些。(2分) 16.阅读下面几幅图画,写出源自这些图画内容的一个成语,解释成语意思,并指出此成语可以说明上文中的什么内容。(4分) 17. 有人理解成语“滥竽充数”,因故事中那个吹竽人的技术烂,即水平很差,此成语应写作“烂竽充数”。请结合下面材料,说说你对此观点的看法。(4分) 【链接材料】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 东城(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7-19题。 (11分) 天一阁坐落在浙江省宁波市月湖之西的天一街,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它占地面积2.6 万平方米,始建于公元1561年(明嘉靖四十年),建成于1566年(明嘉靖四十五年),由当时退隐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 天一阁主人范钦依据《易经》“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理论,取“以水克火”之意,把藏书楼定名为“天一阁”。书阁为木构的二层硬山顶建筑,通高8.5米。底层面阔、进深各六间,前后有廊。二层除楼梯间外为一大通间,以书橱间隔。此外,还在楼前凿天一池、通月湖,既可美化环境,又可蓄水以防火。天一阁的建筑布局后来为其他藏书楼所效仿。乾隆帝南巡时,命人测绘天一阁房屋、书橱的款式,以此为蓝本,在北京、沈阳、承德、扬州、镇江、杭州兴建了文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raojun0000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