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程与教学论》中教学原则讲解
学 院:文学院 专 业:学科教学(语文) 一、教学原则的概述 (一)教学原则的界定 (二)教学原则的制定依据 (三)教学原则的发展历程 二、教学原则体系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它既指教师的教,也指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它反映了人们对教学活动本质性特点和内在规律性的认识,是指导教学工作有效进行的指导性原理和行为准则。教学原则在教学活动中的正确和灵活运用,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发挥着一种重要的保障性作用。(规范) 教学原则的制定依据 教学原则不是主观臆造,必须是立足教学实践经验、依据教学目的和遵循教学规律。 1、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1)经验--分析总结--教学原则 (2)注重传承和与时俱进、教学改革实验 2、是教学规律的反映 (1)二者关系并非一一对应 (2)规律本身与人们对规律的认识 3、受到教学目的的制约 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目的 教学原则发展历程 在古代,在中国,公元前6世纪,孔子就提出教学中要经常复习和进行启发等要求。在西方,公元前5世纪,希腊智者派普罗塔哥拉提出练习和禀赋同样需要,学习要有相当的深度等要求。 到了近代,教育家们明确提出了教学原则的概念,制定了一系列教学原则。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1632)中提出37条教学原则。19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教育指南》(1834)中,总结了33条“教学规律”与“教学规则”。 中国在总结教学实践经验、批判继承教育史上教学原则遗产的基础上,李秉德教授总结并提出了以下的教学原则体系: 直观原则 启发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 量力性原则 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等 一、直观性原则 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的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多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她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知识能力。 上《鱼》一课时,教师事先在水盆里放了一条活鲫鱼,让学生仔细观察鱼的形状,鱼的表面、背鳍、胸鳍、尾鳍。然后,问学生各种鳍的作用是什么?学生一下给问住了。这时,教师用剪刀把鱼的尾鳍剪掉,结果学生发现鱼在水中无法监禁了;他又把胸鳍及腹鳍剪掉,结果鱼体在水里失去平衡;再把背鳍剪掉,鱼只能一动不动地躺在水里喘气。通过观察,学生明白了各种鳍的作用。 二、启发性原则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一原则是为了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而提出的。 在讲《阿Q正传》,老师一上课便崇敬地说:“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初,中国文坛出了一篇震动社会的小说。这篇小说还在报刊连载时,就使那些正人君子,豪绅官吏惊恐万分,以为小说写的是他们自己,纷纷要求追求作者。小说很快被翻译介绍到各国成为世界名著。”学生听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一下便调动起来了。 三、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 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存在着生理活动的节律性和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学生认识活动进程本身也是有序的,是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化的过程。 物理中学习《力》,在讲课时,首先提问 “力到底是什么?”学生都答不上出。我再提问:“谁能讲出力的表现?”学生就活跃起来:有的说“人提水”;有的说“起重机吊钢管”;还有的说“磁铁吸铁钉”。我和学生一起讨论,同时辅以适当的演示实验,并板书如下:接着布置归纳分析:从上述几个力的表现的例子可以看出,力是离不开物体的,如人、起重机、磁铁都是物体,水、钢管、铁钉也是物体。我再指出“提、吊、吸”在物理学中都称为作用。由此得出力的初步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样根据学生所学概念的已有认识,提出问题,根据学生的生活知识,引进事实材料,分析归纳后抽象出问题的本质属性,从而建立正确的概念,易为学生接受、记忆。 四、巩固性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安排和进行专门的复习,使学生多所学的知识牢固地掌握和保存。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教学中获取新知识与保持旧知识之间的矛盾而提出的。 五、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 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这一原则是为了防止教学难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教学活动要讲究效率,在同样的时间内,学生所学越多则教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