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天平铁路TJ-2标
恭门隧道出口
施工专项方案
编 制 人:高大彬
复 核 人:步利民
技术负责人:任 懿
单位负责人:吕福生
中铁十九局集团天平铁路第一项目部
二○一○年五月七日
恭门隧道施工专项施工方案
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
编制说明
1.1.1.编制依据
⑴新建铁路天水至平凉线工程招标文件、答疑书及设计文件、设计图纸等。
⑵国家、铁道部现行的铁路工程建设施工规范、验收标准、安全规则等。
⑶国家及甘肃省相关法律、法规及条例等。
⑷现场踏勘收集到的地形、地质、气象和其它地区性条件等资料。
⑸我单位近年来铁路、高速公路等类似施工经验、施工工法、科技成果。
⑹恭门隧道目前实际施工围岩及地质情况。
1.1.2.编制原则
⑴遵循招标文件的原则。严格按照招标文件要求的工期、质量等目标编制技术标文件,使发包人的各项要求均得到有效保证。
⑵遵循设计文件的原则。在编制施组时,认真阅读核对所获得的技术设计文件资料,了解设计意图,掌握现场情况,严格按设计资料和设计原则编制施组,满足设计标准和要求。
⑶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严格按照铁路施工安全操作规程,从制度、管理、方案、资源方面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和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⑷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工艺,合理配置资源,遵循一切围绕“便于施工,少占耕地,减少投入,严格控制工程项目投资”的原则。
⑸遵循施工生产与环境保护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产原则。
⑹遵循贯标机制的原则。确保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综合管理体系在本项目工程施工中自始至终得到有效运行。
1.1.3.编制范围
新建铁路天水至平凉线工程TJ2标恭门隧道(里程IDK60+282~IDK61+485),隧道全长1203米。
工程概述
主要技术标准
铁路等级:I级;
正线数目:单线;
曲线半径:隧道进口409.56m位于R=1000m的曲线上、出口120.72位于R=800m的曲线上、其余段位于直线上;
坡度:进口601m为16.6‰的上坡、其余325m为16.4‰的上坡;
牵引种类:电力;
机车类型:近期采用SS系列;远期采用HXD系列;
牵引质量:下行4000t,上行2000t;
到发线有效长度:双机880m;
闭塞方式:半自动闭塞。
建筑限界:客货共线铁路(V≤160km/h)电力牵引建筑限界。
工程概况
恭门隧道位于张家川恭门镇境内,处在低中山区,地形起伏大,地形特征发育,沟梁相间,最大埋深约110m。进出口交通相对便利;隧道起讫里程为IDK60+282-IDK61+485,全长1203m;洞身中部有203.67m在直线上外,进口端301.35m和出口端721.98m均处在R=800m反向曲线上,洞身范围内沿里程的方向线路处在15.4‰的上坡上。
地质特征
隧道经过范围出露地层岩性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洪积细角砾土、上更新统风成砂质黄土;基岩为第三系泥岩、砂岩、砾岩和华力西期闪长岩。地层岩性按成因时代及颗粒大小详述如下:
1、细角砾土(Q[4](pl6)):局部分布于隧道顶部的冲沟内,厚约4.3m,青灰色,尖棱状,砾石成分以闪长岩为主,粒径:大于20mm约占20%,20-10mm约占20%,10-5mm约占20%,5-2mm约占15%,余为杂质土充填,稍湿,稍密,Ⅱ级普通土,σ[o]=300kPa。
2、砂质黄土(Q[3](eol3))分布于隧道出口段顶部和小冲沟中。厚度约8~10m。灰黄色、黄褐色、土黄色,土质较均。具Ⅲ级自重湿陷性,湿陷土层厚约8m,稍湿,稍密-中密,Ⅱ级普通土,σ[o]=120kPa。
3、上第三系泥岩(N(Ms)):棕红色,泥岩主要由黏土矿物构成,泥质结构,泥质胶结,成岩作用较差,锤击易碎。强风化,Ⅲ级硬土,σ[o]=250kPa,弱风化,Ⅳ级软石,σ[o]=400kPa。
4、上第三系砂岩(N(Ss)):褐红色,灰绿色,粗粒砂状结构,水平层理构造,成分以石英及长石等为主,且含粘土类矿物,成岩作用较差,强风化,Ⅲ级硬土,σ[o]=350kPa,弱风化,Ⅳ级软石,σ[o]=450kPa。
5、上第三系砾岩(N(Cg)):灰绿色为主,砾状结构,成分以闪长岩颗粒等为主,含少量花岗岩颗粒,颗粒粒经2-20mm的约35%%%,20-60mm约为15%%%左右,大于60mm的约为10%%%,余为粘土类矿物,颗粒磨圆度一般,呈圆棱状,成岩作用差, 泥质胶结,胶结差,强风化,Ⅲ级硬土,σ[o]=350kPa。
6、华力西斯闪长石(δ[4]):隧道洞身基本为华力西期闪长岩,肉红、青灰,伟晶质结构,块状构造,其内往往夹有石英岩脉和伟晶岩脉,节理较发育,岩体较完整,强风化层厚10~25m,Ⅳ级软石,σ[o]=600kPa,弱风化,Ⅴ级次坚石,σ[o]=1200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