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莫少波.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落霞秋水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朗读和背诵全文。 (2)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难点: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 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 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 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如: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试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中心思想。 通过对迁客骚人登楼时或悲或 喜的“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表达 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 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 而乐”远大抱负。 一千多年前的封建士大夫能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能时时处处忧国忧民,这种闪烁着民族精神的人格力量对我们后人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教育。回望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的历史,这样的人物数不胜数。你能从中找出这样的例子吗? 拓展延伸 儒家学说: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陆 游: 位卑未敢忘忧国 明朝东林党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清朝顾炎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孙中山: 天下为公 毛泽东: 粪土当年万户侯 周恩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中国共产党人:解放全人类 拓展延伸读一读 品一品 小结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国恒亡 则有去国怀乡 而或长烟一空 或异二者之为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面山而居 居十日 ⒈一词多义。 国 或 居 国防 国家 国都 有时 或许 处在 居住 停了 初极狭,才通人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则有心旷神怡 土地平旷,屋舍严然 通 通过 顺利 通晓 旷 开朗 开阔,宽广 ⒉通假字。 百废具兴。 属予作文以记之。 具,同“俱”,全,都 属,同“嘱”,嘱咐 ⒊虚词。 属予作文以记之 不以物喜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所以动心忍性 其必曰 其喜洋洋者矣 必先苦其心志 以 其 来 因 凭 用来 代词:他,他们 语气词 代词:他的 翻译下列加线的句子: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4、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5、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到了第二年,滕子京政务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 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咐我写一篇文章 来记述这件事。 有时湖面上的大片烟雾完全消失(晴空万里),有时皎洁的 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上微波荡漾,浮动的日光闪着金色, 有时湖面波澜不兴,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白璧。 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 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 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 观赏这里的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情感,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 岳阳楼位于今湖南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岳阳楼高三层,下临洞庭,遥望群山,建筑雄伟,气势磅礴。许多文人学士都曾在这里留下脍炙人口的诗文。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后,岳阳楼声名益著,与湖北黄鹤楼、江西滕王阁齐名,被誉为楚地(江南)三大名楼,成为游览胜地。 四大名楼总图 中国四大名楼 岳阳楼 黄鹤楼 鹳雀鹊 滕王阁    登鹳鹊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 (唐)崔灏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 句出自王勃的《滕王阁序》,素称千古绝唱。作者登高望远的畅快之情并没有直接的宣泄出来,而是寓情于景,使整句变得意境深远,让人回味无穷,从而成为千古绝唱。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吴县)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自幼苦学,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27岁中进士,为官敢于直谏,曾负责 西北边防,屡立战功,后任参知政事(副宰相),提出革新朝政建议,触动保守派利益,遭到贬谪。死后谥文正

文档评论(0)

cc88055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