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烘托渲染详解.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表达技巧小角度赏析 对比烘托渲染 步骤:   1、阅读文章,将文章中运用某一技巧的地方都标示出来。   2、根据命题,将其从内容或形式或作用的角度进行归类。   3、表达成文,引用文中语句分类分析其作用效果等。 对比手法的类型 从人或者事物看 从时空关系看 从对比的作用看 两物(人)对比 物(人)两面对比 人与物的对比 情理与实际的对比   对比:将相反的事物或事物相反方面进行比较的手法。 比对手法分析 (一)从对比的人或者事物看:   可以是两物(人)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描述。如:   一家人于阴历十一月下旬从热闹杭州移居于这荒凉的山野,宛如投身于极带中。(《白马湖之冬》) 自称盗贼的无须防,得其反倒是好人;自称正人君子的必须防,得其反则是盗贼。(《小杂感》) 可以是一物(人)的两面对比:把一种事物对立的两面放在一起描述。如: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岳阳楼记》)   再如人自身的矛盾:语言与行为的对比,思想与行为的对比等等   可以是人与物的对比:用事物的某一特征来和人的某种境况和观念相对比,物性所起的作用在于衬托人生。   如王昌龄《长信秋词》“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寒鸦从宠妃所居的昭阳宫飞过,还能带着日影,沾到君恩,而失宠的宫人,却是如此冷落,得不到宠幸。以寒鸦和宫女对比,以寒鸦犹带日影,衬托宫女失宠恩绝。 还可以是情理与实际的对比:情理本应如此,而实际却相反,情理和实际形成对比;这情理并非直接表现出来,而是只写出条件,由读者去推理。   我国古典诗歌,常用这手法揭露不合理的现实。如于濆《辛苦行》诗:        垄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        窗下掷梭女,手织身无衣。   扶犁种地的,理应有饭吃,实际却挨饿;织女理应有衣穿,实际却无衣。 (二)从对比的时空关系看: 纵向对比和横向对比。 (三)从对比的作用看 通过对比突出某一事物(或人)的特征 通过对比抒发某种情感 通过对比阐述某种道理 练习:76页《青纱帐》 二、烘托渲染手法分析 烘托渲染指的是借助于对甲事物(人)的描写,使乙事物(人)得到渲染和强调,或借助于同一事物(人)的某一方面的描写,使另一方面得到渲染和强调。 清代学者刘熙载说“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讲的就是烘托。 (一)多角度多方面烘托同一事物的特征 如《烈日和暴雨下的祥子》,老舍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烘托写出了天气的炎热,令人拍案叫绝。 (1)通过动物的反应来烘托 如: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 为了突出一大早,天气就热得发了狂,作者选取了狗和骡马的异常反应来表现。这里,作者通过对生活的洞察,根据动物的生理特点和独特的散热方式,从不同的角度侧面烘托了天气的炎热。 (2)通过柳树来烘托 如:①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 用拟人的手法,把枝条在炎热天气中的异常情况写的很有特色——具体形象,连树都热成了这样,何况人呢? (3)通过道路来烘托 对于一个拉车的来说,道路是他们活动的场所,所以作者准确地以道路来刻画天气的炎热: 如:①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气连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 如:②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象也要晒化。 如:③街上仿佛没了人,道路好象加宽了许多,空旷而没有一点凉气,白花花的令人害怕。 (4)通过人物来烘托 A 通过人物的行为来烘托 如:小贩们不敢吆喝……拉车的人们只要今天还不至于挨饿,就懒得去处张罗买卖。 这里小贩们和拉车的一反常态,该吆喝的不吆喝,该张罗买卖的不张罗买卖,就是因为他们认为天气太炎热了,无法进行正常的商业行为。 B 通过人物的各种感觉来烘托 如:他觉得从脸到脚都是被热气围着,连手背上都流了汗。 总之,作者写烈日时,没有让主人公说一句话,而是通过多方烘托来写出天气的炎热。 (二)不同的事物烘托不同的气氛或情感或性格或心理或思想品质或主题等。 (三)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烘托作用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层层深入”的特点 层层深入—— 一种构思技巧 由此及彼 (由物及人) (由事入理) 由表及里 (由现象到本质) 由浅入深 由一个方面到几个方面 内容一层比一层深入,逐步接触到问题的核心,最后突

文档评论(0)

3354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