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地下水的结构与运动绪论.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地下水的结构与运动 地下水:存在于地表以下岩(土)层空隙中的各种不同形式水的统称。 地下水系统是自然界水循环大系统的重要亚系统。 第一节 地下水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第二节 地下水类型 第一节 地下水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地下水由于埋藏于地下岩土的空隙之中,因而其分布、运动和水的性质,要受到岩土的特性以及贮存它的空间特性的深刻影响。 与地表水系统相比,表现出立体结构的特点。 主要内容 一、地下水的贮存空间 二、地下水流系统 三、地下水系统垂向结构 一、地下水的贮存空间 (一)含水介质、含水层和隔水层 岩石、土壤的固体骨架间存在着形状不一、大小不等的孔隙、裂隙或溶隙,其中有的含水,有的不含水,有的虽然含水却难以透水。 既能透水,又饱含水的多孔介质称为含水介质; 含水层:指贮存有地下水,在自然状态或人为条件下,能够流出地下水来的岩体。 如砂层、砂砾石层等。 含水带:有的含水岩体呈带状、脉状甚至是块状, 也称为含水体或含水岩组。 隔水层:对于那些虽然含水,但几乎不透水或透水 能力很弱的岩体。 如质地致密的火成岩、变质岩,以及孔隙细小的页岩和粘土层。 (二)含水介质的空隙性与水理性 1、含水介质的空隙性: 空隙的多少、大小、均匀程度、连通情况,直接决定了地下水的埋藏、分布和运动特性。 孔隙——松散沉积物颗粒之间的空隙; 裂隙——坚硬岩石因破裂产生的空隙; 溶隙——可溶性岩石中的空隙(包括巨大的溶穴,溶洞等)。 孔隙度——孔隙体积与岩土体积之比 孔隙率—— 孔隙数量多少 (孔隙率大并不表示孔隙也大) 孔隙的大小与岩土颗粒粗细有关,通常颗粒粗则孔隙大,颗粒细则孔隙小; 细颗粒岩土表面积大,孔隙率大: 如粘土孔隙率:45-55%;砾石平均孔隙率:27%。 2、含水介质的水理性质 1)容水性(容水度) 容水度——岩土空隙能够容纳一定水量的性能。 容水度值的大小: 岩土空隙的多少 水在空隙中充填的程度 如全部空隙被水充满,则容水度在数值上等于孔隙度;对于具有膨胀性的粘土,充水后其体积会增大,所以容水度可以大于孔隙度。 2)持水性(持水度) 饱水岩土在重力作用下排水后,依靠分子力和毛管力仍然保持一定水分的能力。 持水度大小取决于岩土颗粒表面对水分子的吸附能力。 3)给水性(给水度) 指饱水岩土在重力作用下能自由排出水的性能。 岩土持水度 + 给水度 = 容水度(或孔隙度) 4)透水性(渗透系数) 渗透系数:在一定条件下岩土允许水通过的性能。 K值:岩土空隙的直径大小、连通性,空隙多少。 如:粘土孔隙度很大,但孔隙直径很小,水在这些微孔中运动时,由于水与孔壁的摩阻力大而难以通过,而且还由于粘土颗粒表面吸附形成一层结合水膜,这种水膜几乎占满了整个孔隙,使水更难通过。 (三)蓄水构造 蓄水构造体需具备3个基本条件: 1、要有透水的岩层或岩体所构成的蓄水空间; 2、有相对的隔水岩层或岩体构成的隔水边界; 3、具有透水边界,补给水源和排泄出路。 (一)地下水流系统的基本特征 2、流线组合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 : 地表水系:一般由一条主流和若干等级的支流组合而成; 地下水流系统:众多的流线组合而成,难以区别主流和支流,具有多变性和不稳定性。 3、流动方向上的下降与上升的并存性: 地表江河水流:自高向低; 地下水流:补给区下降,排泄区常为上升,甚至形成喷泉。 (二)地下水域 地下水域——地下水流系统的集水区域。 它与地表水的流域存在明显区别: 地表水:流动受地形控制,其流域范围以地形分水岭为界,主要表现为平面形态; 地下水域:受岩性地质构造控制,并以地下的隔水边界及水流系统之间的分水界面为界,往往涉及很大深度,表现为立体的集水空间。 通常,每一个地下水域在地表上均存在相应的补给区与排泄区; 补给区——地表水不断地渗入地下,地面常呈干旱缺水状态; 排泄区——地下水流出,增加了地面上的水量,呈现相对湿润的状态。 三、地下水系统垂向结构 地下水垂向层次结构(空间立体性): 包气带 土壤水带 中间过渡带 毛细水带 饱和水带 潜水带 承压水带 第二节 地下水类型 (一)按地下水的贮存埋藏条件分类 1. 包气带水 结合水(吸湿水、薄膜水) 毛管水(毛管悬着水、毛管上升水) 重力水(上层滞水、渗透重力水) 2. 饱水带水 潜水 承压水 (二)

文档评论(0)

ccx55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