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有奖销售的案例及对中奖纠纷的建议
PAGE
PAGE 14
关于有奖销售的案例及对中奖纠纷的建议
一、对有奖销售和中奖是否合法的确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三条规定“经营者不得从事下列有奖销售:
(一)采用谎称有奖或者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的欺骗方式进行有奖销售;
(二)利用有奖销售的手段推销质次价高的商品;
(三)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超过五千元。”
如果经营者违反上述三款,他的经营行为就是违法的,他所承诺就是无效的、应受法律处罚的;如果中奖者参与了这种不合法的活动,中奖超过5000元,而经营者不兑现承诺,中奖者的利益是不受法律保护的。
因此,参与抽奖者、中奖者要看该活动是否合法,决定是否参与,如何解决由此产生的纠纷,避免上当受骗或走入歧途。怎样确认和选择,请参看司法部门对此的看法和分析:
《论不当有奖销售行为的法律规制》
本文来源:中国法院网重庆频道 | 作者:何亭巧 江渝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量不当有奖销售行为涌入市场。我国现行法律对此行为虽有所规定,但仍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法律规制并不完善。本文试从法学的角度出发,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探讨如何完善我国对不当有奖销售的法律规制。本文共分为不当有奖销售概说、法律规制不当有奖销售的价值分析、不当有奖销售的法律规制现状及不足、其他国家或地区规制不当有奖销售的比较借鉴和完善不当有奖销售法律规制的建议这五个部分。
随着不当有奖销售行为的日益增多,花样层出不穷,我国现行关于规制不当有奖销售行为的法律法规已不能适应当今市场竞争的变化,由此形成了一些法律规制上的漏洞。本文通过对不当有奖销售原理的阐释,分析我国不当有奖销售的法律规制现状,指出我国法律规制不当有奖销售行为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立法实践的比较,进而对我国法律规制不当有奖销售行为的完善提出建议。
一、不当有奖销售概说
(一)不当有奖销售的定义
不当有奖销售是指经营者违反诚实信用和公平竞争的原则,在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的时候,以提供物质、金钱、附加服务等奖励为名,实际上采取欺骗或其他手段损害消费者的利益,或损害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二)不当有奖销售的形式
不当有奖销售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不当抽奖式有奖销售和不当附赠式有奖销售。
1、不当抽奖式有奖销售
抽奖式有奖销售是指销售方以抽签、摇号、竞猜等带有偶然性的方法决定购买者是否获得奖品或奖金的销售方式。但是,经政府或政府有关部门依法批准的有奖募捐以及其他彩票发售活动,不属于有奖销售行为。抽奖式有奖销售利用购买方的博弈心态推销商品,容易滋生不良的社会风气,更有甚者打着有“有奖销售”的幌子推销质量低劣的商品,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因此,世界各国对抽奖式有奖销售都会采取相应的规制举措,如德国《附赠法令》则是禁止以抽奖方式推销商品或服务,或为招徕顾客集体乘坐旅游车而在每辆车中提供免费座位等。
2、不当附赠式有奖销售
附赠式有奖销售是指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销售者向所有购买者提供赠送奖品、奖金或有价凭证等的销售行为。附赠式有奖销售一方面对消费者具有搭售的作用,使消费者因商品或服务的价格结构不明显而产生误解,购买了本来不需要的商品;另一方面对于相关领域的竞争者或者赠品的供应商市场可能造成妨碍竞争的影响。[4]因此,世界各国对抽奖式有奖销售都有相应的规制措施。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3条规定,经营者不得从事下列有奖销售:(一)采用谎称有奖或者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的欺骗方式进行有奖销售;(二)利用有奖销售的手段推销质次价高的商品;(三)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超过五千元。而我国《关于禁止有奖销售活动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将此细化,规定禁止以下列方式进行有奖销售:一是谎称有奖销售或对所设奖的种类,中奖概率,最高奖金额,总金额,奖品种类、数量、质量、提供方法等作虚假不实的表示;二是采取不正当手段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三是故意将设有中奖标志的商品、奖券不投放市场或不与商品、奖券同时投放,或者故意将带有不同奖金金额或奖品标志的商品、奖券按不同时间投放市场;四是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5000元(以非现金的物品或者其他经济利益作为奖励的,按照同期市场同类商品或者服务的正常价格折算其金额);五是利用有奖销售手段推销质次价高的商品;六是其他欺骗性有奖销售行为。
除上述法律法规明文禁止的不当有奖销售行为的形式外,主要还有让利型的有奖销售、返本销售、网络虚拟世界中的有奖销售。[5]
(三)不当有奖销售的构成要件
1、主体方面
不当有奖销售行为的主体为经营者,因此与依法发行的福利彩票、体育彩票等公益性彩票有所不同。
2、主观方面
经营者主观上必须具备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