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影响太阳辐射量的因素 太阳辐射量由太阳辐射强度和日照时数共同决定,其影 响因素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纬度位置: 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的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这是太阳辐射从低纬向两极递减的原因之一。 (2)天气状况: 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如赤道地区受赤道低压控制多阴雨天气,而副热带地区受副高控制多晴朗天气,所以赤道的太阳辐射弱于副热带地区。 (3)海拔高低: 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如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主要就是海拔原因。 (4)日照长短: 日照时间长,获得的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的太阳辐射弱。夏半年,高纬地区白昼时间长,弥补了太阳高度角低损失的能量。 2.正确分析太阳辐射的空间分布 (1)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 全球年太阳辐射量大体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因为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多,反之越少。 (2)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 ①总体特征: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从总体上看,是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强。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具体分布如下图所示: ②特例分析: a.青藏高原成为太阳辐射高值中心的原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大气中尘埃含量少,透明度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 b.四川盆地成为低值中心的原因: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含水汽多,阴天、雾天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考情分析] 本专题多是基础性考点,特别是地图的相关内容,一般不单独考查,往往要和其他专题的考点相结合,如地方时计算、区域定位等。地球宇宙环境、太阳活动等在几年来的高考中出现较少,但是随着我国太空探索的进行,以此为命题背景出现相关考点的频率会增加。在复习备考中,无论是知识层面还是能力层面(如地球存在生命条件的分析、年太阳辐射量等值线的判读等),都是我们要关注的重点。 1.(2011·北京朝阳模拟)P岛是由沿裂谷溢出的上地幔 物质堆积而成, 2010年春季,该岛的火山多次喷发,目前已进入火山喷发活跃期。读图,完成(1)~(3)题。 (1)P岛 ( ) A.位于中纬度 B.位于北寒带 C.地跨东西半球 D.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2)图中M、N两点的实地距离约为(60°纬线周长约等 于赤道的一半) ( ) A.700km B.550km C.1 100km D.850km (3)造成图中甲、乙两处等温线发生明显弯曲的主要 因素分别是 ( ) A.海陆分布、纬度位置 B.盛行风、地形 C.太阳辐射、洋流 D.洋流、地形 [考点定位] 本题主要考查经纬网上区域定位和距离的计算问题,同时考查学生读图和运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名师精析] 本题解题关键是区域定位:宏观上是欧洲西部和大西洋沿岸一带;微观上是具体地点的位置,如冰岛、MN两地的纬度位置。第(1)题,P岛位于60°N和北极圈之间,20°W经线穿过。结合各地理现象的划分标准,可知P岛位于高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地跨东西两半球、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第(2)题,M、N两点都在60°N纬线上,两地相差10°左右,实地距离约为111×10°×1/2=550千米。第(3)题,甲位于欧洲大陆西海岸,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比同纬度地区气温高;乙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向南凸,表明与同纬度相比,气温比同纬度偏低,是受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的影响。 [易错分析] 解答本题容易失误的原因有三个方面:空间定位能力不够,不能根据图示经纬度和海陆轮廓确定P岛的位置;未能正确利用60°N纬线长度与赤道长度的相关性关系;对等温线弯曲的影响因素掌握不牢固。 [答案] (1)C (2)B (3)D 2.(2011·大庆模拟)面对全球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和能源 需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把目光投向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其中太阳能的广泛开发利用就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请结合太阳能及其开发利用的问题,回答(1)~(2)题。 (1)太阳能中的可见光 ( ) A.由核裂变而来 B.由核聚变而来 C.来自色球层 D.来自日冕层 (2)我国下列地形区中,太阳能最丰富的是 ( ) A.气候相对干旱的塔里木盆地 B.海拔相对较低的四川盆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5—2016山东泰安新城实验中学优秀物理(人教版八上):1.4测量平均速度(共45张)技术总结.ppt
- 共价有机骨架COFs可研报告.ppt
- 【】2016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2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第二课第3框题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技术总结.ppt
- 共射极放大电路可研报告.ppt
- 【】常用低压电器技术总结.ppt
- 共生式课堂教学阐释可研报告.doc
- 共生之情——唐代的儿童与父母可研报告.ppt
- 【】第4章第2节铝金属技术总结.ppt
- 共同的问题共同的选择可研报告.ppt
- 【】第5节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技术总结.ppt
- 古希腊神话和史诗可研报告.ppt
- 【创新课堂】2014-2015学年高一化学鲁科版必修二同步:3-4塑料橡胶纤维技术总结.ppt
- 古希腊神话人类的起源普罗米修斯可研报告.ppt
- 【创新设计】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_1.4.2第二节_山地的形成_河流地貌的发育_新人教版技术总结.ppt
- 古希腊文明可研报告.ppt
- 【创新设计】2012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_1-4单元整合配套技术总结.ppt
- 古希腊哲学可研报告.ppt
-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二化学鲁科版选修一同步:3-2家用燃料的更新技术总结.ppt
-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二化学鲁科版选修一同步:4-1关于衣料的学问技术总结.ppt
- 古遗址之高句丽王城及安阳阴虚可研报告.ppt
最近下载
- 2025-2026学年粤教粤科版(2024)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 P182) .docx
- 电机拖动应用技术第2章知识点回顾总结.docx VIP
- 蓝光BL及BL培训总汇讲解.ppt VIP
- Q SY 17816-2021 泡沫驱用起泡剂技术规范.pdf VIP
- SL∕T 619-2021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pdf
- 蓝光BL及BL培训总汇演示文稿.ppt VIP
- 第三单元:测量(单元复习课件-)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pptx VIP
- 巨人通力GPS53K(SIEI)-YH_电气原理图纸G3001007(B)N-2020-12.pdf
- 第1单元第5课《图片的局部处理》课件【滇人版】《信息科技》五年级上册.pptx VIP
- 《物业服务模式》课件.ppt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