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关于楚辞的文体及其来源.doc
一、关于楚辞的文体及其来源
(一)关于楚辞的名称
始长史朱买臣,会稽人也,读《春秋》。庄助使人言买臣,买臣以楚辞与助俱幸,侍中,为太中大夫,用事。(《史记·酷吏列传》
汉兴,高祖王兄子濞于吴,招致天下之娱游子弟枚乘、邹阳、严夫子之徒,兴于文景之际,而淮南王安亦都寿春,招宾客著书。而吴有严助、朱买臣,贵显汉朝,文辞并发,故世传楚辞。(《汉书·地理志下》)
会邑子严助贵幸,荐买臣,召见,说春秋,言楚辞,帝甚悦之。(《汉书·朱买臣传》)
黄伯思曰:”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东观余论·翼骚序》)
(二)关于楚地的音乐和风俗
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着,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税之,召而吊之,再拜稽首;问其族,对曰:”泠(通伶)人。”公曰:”能乐乎?”对曰:”先人之职官也,敢有二事。”使与之琴,操南音。公曰:”君王何如?”对曰:”非小人之所得知也。”固问之,对曰:”其为太子也,师保奉之以朝于婴齐,而夕于侧也。不知其他。”公语范文子,文子曰:”楚囚,君子也。言称先职,不背本也;乐操土风,不忘旧也。……(《左传·成公九年》)
晋人闻有楚师,师旷曰:”不害。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楚必无功。”(《左传·襄公十八年》)
禹行功,见涂山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涂山之女乃令其妾候禹于涂山之阳。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实始作为南音。(《吕氏春秋·音初篇》)
宣帝时,修武帝故事,讲论六艺群书,博尽奇异之好。徵能为楚辞九江被公,召见诵读。(《汉书·王褒传》)
隋时有释道骞,善读之,能为楚声,音韵清切。至今传楚辞者,皆祖骞公之音。(《隋书·经籍志》)
谷永说上曰:”……故楚怀王隆祭祀,事鬼神,欲以获福助,却秦师,而兵挫地削,身辱国危。……”(《汉书·郊祀下志》)
周武王封舜后妫满于陈,是为胡公,妻以元女太姬。妇人尊贵,好祭祀,用史巫,故其俗巫鬼。(《汉书·地理志下》)
楚地……信巫鬼,重淫祠。……(《汉书·地理志下》)
《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域,怀忧苦毒,愁思沸郁。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为作《九歌》之曲。(王逸《楚辞章句·九歌序》)
及《离骚》代兴,触类而长,物貌难尽,故重沓舒状,于是”嵯峨”之类聚,葳蕤之群积矣。及长卿之徒,诡势瑰声,模山范水,字必鱼贯,所谓诗人丽则而约言,辞人丽淫而繁句也。???至如《雅》咏棠华,”或黄或白”;《骚》述秋兰,”绿叶”、”紫茎”。凡攡表五色,贵在时见,若青黄屡出,则繁而不珍。?自近代以来,文贵形似,窥情风景之上,钻貌草木之中。吟咏所发,志惟深远,体物为妙,功在密附。故巧言切状,如印之印泥,不加雕削,而曲写毫芥。故能瞻言而见貌,即字而知时也。然物有恒姿,而思无定检,或率尔造极,或精思愈疏。且《诗》、《骚》所标,并据要害,故后进锐笔,怯于争锋。莫不因方以借巧,即势以会奇,善于适要,则虽旧弥新矣。是以四序纷回,而入兴贵闲;物色虽繁,而析辞尚简;使味飘飘而轻举,情晔晔而更新。古来辞人,异代接武,莫不参伍以相变,因革以为功,物色尽而情有馀者,晓会通也。若乃山林皋壤,实文思之奥府,略语则阙,详说则繁。然则屈平所以能洞监《风》、《骚》之情者,抑亦江山之助乎?(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篇》)??
蛮荆陋俗,词既鄙俚,而其阴阳人鬼之间,又或不能无亵慢荒淫之杂。原既放逐,见而感之,故颇为更定其词,去其泰甚。……(朱熹《楚辞集注·九歌序》)
楚,泽国也;其南沅湘之交,抑山国也。叠波旷宇,以荡遥情,而迫之以崟嵚戌削之幽菀,故推宕无涯,而天采矗发,江山光怪之气,莫能掩抑。(王夫之《楚辞通释·序例》)
(三)姜亮夫《楚辞的源流、系统》
今天讲讲楚辞的源流及历代研究楚辞的情况。
关于这个问题,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来讲。这样讲,可以看出楚辞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特点,也可以同其他文学样式作比较。
楚辞作家中,屈原是核心人物,宋玉次之。
楚辞这个名称,汉以后才有,即在汉景帝与汉武帝之间出现的学术上的名称。然而楚人的文化、风俗、歌谣和社会制度等,春秋以来的著作都曾提及。从这些著作中可以发现一些楚人的语言、文字、风俗。洪亮吉写的文章值得参考,指出楚文化、制度、历史等与其他诸侯国不同 。刘师培亦有文章说中国文化有南北两个系统。②他用《诗经》与《楚辞》对比着讲,认为楚辞属于南方文化系统,《诗经》属于北方文化系统。从文学发展角度来研究是很重要的。汉代在很多方面延续着楚文化,如郊祀就袭用了楚的许多特点。《汉书》、《郊祀志》很多是借鉴楚的《九歌》,但在政治制度方面又是抄袭秦代的,”所谓汉承秦制”是也。关于这个问题,我有篇论述三楚文化的文章,基本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