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师的学校——记高庙村小学老师杨锋.docVIP

一个老师的学校——记高庙村小学老师杨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个老师的学校——记高庙村小学老师杨锋.doc

一个老师的学校——记高庙村小学老师杨锋 新闻作者:李云喜 米照奎??发布时间:2013-4-16??查看次数:5130??放大?缩小?默认 ? 为孩子们挑水做饭。 和孩子们一起吃午饭。 一个人,一个班级,一个老师,一所学校。 38年的坚守,38年的付出,38年的辛勤耕耘,得到的,是学生的爱戴,家长的感激和同行的敬重。 他,就是桂林高庙村小学教师——杨锋。 县里先后派了五六名老师到高庙村小学任教,最终都因学校偏僻、条件艰苦而离开 高庙村小学有点像个四合院,左右两边是教室,当头两间用作厨房和厕所,四合院中间便是操场。 这是一个连校牌都没有的学校,如果不是有孩子在教室里读书,很难看出它是一所学校。 “高庙村小学是新林小学下辖的一所村小,县里两次调整学校布局,都保留了下来。”新林小学校长唐勋介绍说,高庙村小学很偏远,条件十分艰苦,现目前学校只有一个老师和13名学生,这个老师就是杨峰。 1974年,杨锋高中毕业后回到家乡。当时,他的大哥在部队已提干,多次来信劝杨锋报名参军,报效祖国,并提示说部队正需要像他这样有文化的年轻人。 六七十年代,很多农民的子女上不起学或无处上学。由于没有文化、缺少知识,“家里越穷越不读书,越不读书家里越穷”的怪圈在农村恶性循环。 杨锋看在眼里,记在心头。1975年初,县里根据教育发展需要,决定在全县招聘一批有高中文凭的民办教师。他不顾家人的劝阻,决定参考。当年2月,杨锋以优异的成绩被录用为民办教师。“当时,民办教师没有工资,由大队记工分,每天记11分(工分比同等劳动力高10%),价值人民币8.8分。 任教期间,杨锋利用节假日深入各家各户,动员适龄儿童入学,家庭特别困难、交不起学费、书本费的,他就帮学生垫起,为的是让适龄儿童都能上学读书。 1995年,杨锋转为公办教师。“以前,我们学校还是兴旺,最多时开办6个年级7个班,教师有7人,学生200多人。”杨锋介绍说。县里先后派了五六名老师到高庙村小学任教,到任的教师多则两年,少则一学期,最终都因学校偏僻、条件艰苦而选择了离开,到后来走得只剩下他一人,作为“光杆”教师的杨锋,不得不身兼数职,语文、数学、美术、音乐、体育、思想品德,全由他一人授课。 一个人独撑一所学校,既当校长、老师,又当炊事员 杨锋既是学校的校长、老师,又是学生的炊事员。每到中午,杨锋就要给学生们煮饭。 “2008年以前,我们煮饭都是烧炭圆。”杨锋说,烧炭圆得到三块石船闸那里去买,要走三里多山路,他和学生肩挑背扛,学生年纪太小,一次只能背3—6个,他一次挑50—60个,搬一次炭圆,可用半个学期,烧完了又再去买。 近年来,高庙村小学的困难引起了县教委领导的高度重视,拨专款给学校购置了电饭煲、电水壶等炊具,师生不再大老远去背炭圆煮饭,彻底解决燃烧问题。 “煮饭、烧开水用电真方便,能节约出很多时间给学生批改作业。”杨锋说,烧电好是好,但用久了很容易坏。开始,他拿到城里请人修,但花费多,修一次要十几块。后来,他干脆自己动手修理,既节约了开支,又学到了技术。????????????????????????????? (下转3版) (上接1版)“学校没有打水井,??????????????? 师生要用水就到当地村民的井里去挑,村民很支持。”杨锋说,当时就怕遇到天干,天上不下雨,井里就没水,就得到学校下游500多米的山下猫儿沟水库旁边去挑,特别是夏天,用水量大,他一天要挑5—6担水才够吃。以前,他挑一担水上山还不费劲,现在岁数大了,身体吃不消,挑一担水上山,要歇好几下,累得大汗淋漓。 高庙村幅员面积较宽,离学校最远的学生要走10多里山路才能到校,学校放学后,杨锋十分担心学生的安全。夏天涨水时,他都要护送学生回家。猫儿沟水库上游有条溪沟,上面搭建的木桥一遇到涨洪水就会被淹,家住高庙村九、十社的学生,一到夏季涨水期,就怕从桥上通过,一到上学、放学,杨锋就要躺过河水,将学生一个个背送过河。“30多年来,到底背送了多少学生过河,我已记不清了”,杨锋说,好在经过多方努力,已在溪沟上建起了两座水泥桥,方便了学生通行。 每天上午,杨锋给学生上完课,就安排学生做作业,自己却要忙着去给学生担水煮饭。“学生每天从家里带三两米到学校,然后交到我这里,由我给大家把饭蒸好,同时把学生从家里带来的菜蒸热,到了午饭时间,再一一分给学生。”杨锋说。 多年来,杨锋一个人独撑一所学校,里里外外一把手,既当校长,又当老师;既像爸爸,又像妈妈,把别人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关心爱护学生,把学校管理得井井有条,多次被中心校和县教委评为优秀教师。 ??? 只要学校还有一个孩子,我就会坚持下去,直到退休 以前当民办教师,就安心在村小教书;后来转正了,也有了自己的想法。看着朝夕相处的同事都走了,杨锋的心里空落落的。 有一天放学回到家里,从来都是默默支

文档评论(0)

ailuojue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