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生物化学1-2章.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础生物化学 主讲人:刘鹏举 第一章 绪 论 一、生物化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内容 二、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 三、生物化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四、生物化学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五、生物化学的学习方法 一、生物化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内容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是运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有机体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的科学。简言之,生物化学就是研究生命活动的化学本质。 生命的本质是新陈代谢,而新陈代谢的物质基础是细胞,细胞是生物体新陈代谢的基本结构。 细胞结构 静态生物化学 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物质组成,以及它们的结构、性质和功能,包括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激素、有机酸等小分子化合物 动态生物化学 研究组成生物体的化学物质在生物体内进行的分解与合成,相互转化与制约以及物质转化过程中伴随的能量转换等问题。 二、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 生物化学是18世纪70年代以后,伴随着近代化学和生理学的发展,开始逐步形成的一门独立的新兴边缘学科,至今只有200多年历史。 一、叙述生物化学阶段 大约从十八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初,主要完成了各种生物体化学组成的分析研究, 二、动态生物化学阶段 大约从二十世纪初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此阶段对各种化学物质的代谢途径有了一定的了解。 其中主要的有: 1932年,英国科学家Krebs 建立了尿素合成的鸟氨酸循环;1937年,Krebs又提出了各种化学物质的中心环节——三羧酸循环的基本代谢途径; 1940年,德国科学家Embden和Meyerhof提出了糖酵解代谢途径。 三、分子生物学阶段 从1953年至今。以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为标志,生物化学的发展进入分子生物学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研究工作就是探讨各种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其功能之间的关系。 四、生物化学的应用 在农业生产上:作物栽培、作物品种鉴定、遗传育种、土壤农业化学、豆科作物的共生固氮、植物的抗逆性、植物病虫害防治等学科都越来越多地应用生物化学作为理论基础 在工业生产上:如食品工业、发酵工业、制药工业、生物制品工业、皮革工业等都需要广泛地应用生物化学的理论及技术。 在医学领域,生物化学的应用非常广泛。 五、生物化学的学习方法 扎实的基础知识(如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 课上注意听讲,理论课课后做好复习,实验课做好预习 选择合适的参考书 做一定量的习题 注意章节之间的联系 第二章 蛋白质 (protein) 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为重要的生物大分子。 自然界中事物的千差万别都是通过蛋白质来实现的 第一节 蛋白质的重要功能及元素组成 一蛋白质的重要功能 生物体的组成成分 酶的催化作用 运输功能 储藏作用 收缩运动 免疫保护功能 激素功能 接受和传递信息 控制生长和分化 二、蛋白质的元素组成 蛋白质所含的主要元素有: 碳:50%~55%,平均52%; 氢:6.9%~7.7%,平均7%; 氧:21%~24%,平均23%; 氮:15%~17.6%,平均16%; 硫:0.3%~2.3%,平均2%。 有些蛋白质还含有少量的其他元素,称为微量元素 蛋白质中氮的含量 蛋白质中氮的含量较恒定,平均为16%,即每100g蛋白质中含16g氮,因此可通过测定生物样品中的氮来测定蛋白质的含量(每测得1g氮即相当于6.25g蛋白质 蛋白质含量=含氮量×6.25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 微量凯氏定氮法、紫外吸收法、双缩脲法、 福林酚试剂法、考马斯亮蓝比色法 第二节 氨基酸 (amino acid) 蛋白质可以被酸、碱和酶催化水解,在水解过程中逐渐降解成相对分子质量越来越小的肽段,直到最后成为氨基酸的混合物。如将天然的蛋白质完全水解,最后都可得到二十种不同的氨基酸。除脯氨酸和甘氨酸外,其余均属于L-α-氨基酸。 一、 α-氨基酸的结构特点 蛋白质氨基酸有20种,除脯氨酸及其衍生物外这些氨基酸在结构上的共同点是:与羧基(carboxyl group)相连的α-碳原子上都结合一个氨基(amino group)故称为α-氨基酸,α-碳原子上还连有一个氢原子和一个各不相同的侧链R基团,各种氨基酸的差别就在于其R侧链的结构不同。 二、氨基酸的分类 按侧链R基团的化学结构和极性大小分类: 1、脂肪族氨基酸; 2、芳香族氨基酸; 3、杂环族氨基酸; 1、脂肪族氨基酸 (1)中性氨基酸; ①甘氨酸 (氨基乙酸)Gly(G) (不具有旋光性) ②丙氨酸 (?-氨基丙酸) Ala(A) ③缬氨酸 (?-氨基-?-甲基丁酸) Val(V) ④亮氨酸 (?-氨基-?-甲基戊酸

文档评论(0)

5566ww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221151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