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目 录
第1章 现状概况 3
1.1 自然条件概况 3
1.2 历史沿革 4
1.3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5
第2章 沁阳市总体规划过程回顾 7
2.1 历版规划编制概况 7
2.2 历版总体规划要点及实施比较 7
2.3 综合分析与评价 9
第3章 修编背景 11
3.1 城市建设的需求 11
3.2 城镇化发展的推动 11
3.3 经济社会的发展 11
第4章 技术要求 12
4.1 规划依据 12
4.2 规划指导思想 12
4.3 规划目标 12
4.4 规划范围与城市规划区 13
4.5 规划期限 13
4.6 技术重点 13
4.7 规划内容的深化和创新 14
第5章 沁阳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16
5.1 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 16
5.2 经济社会发展区域背景 17
5.3 沁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特征 18
5.4 面临的主要问题 25
5.5 沁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25
5.6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要点 27
5.7 沁阳市产业发展 28
现状概况
自然条件概况
地理位置
沁阳市地处河南省西北部,太行山南麓,焦作市西南部。东与博爱县毗邻,西与济源交界,南与温县、孟州接壤,北与山西省晋城市相连。全市南北长约35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总面积623.5平方公里,现有耕地3.3万公顷。
沁阳地处洛阳、焦作、山西晋城三市相交的中心地带,是河南省中西部地区交通要道,晋煤南运、东运的咽喉地带,焦(作)枝(城)、(北)京洛(阳)、郑(州)太(原)、侯(马)月(山)四条铁路穿境而过,太洛、焦克、郑常、新济公路交汇城区,公路干线达300余公里。
地形地貌
沁阳市地处太行山南麓,系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交界的地方,地势北高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最高点为西北的云台山,海拔1116.4米,最低点在王召乡前兴福以南,护城涝河以北,海拔110.0米。全市地貌分为山地、丘陵和平原三种。
山地主要位于沁阳市北部,中部和南部为冲积平原。
河流水系
沁河于区域中部自西而东穿越,城市建成区位于区域中心位置,沁河南侧,地势较为平坦,总体走向为北高南低,一条干渠(总干渠)由西而东自城市南侧穿越而过。沁河现为季节性河流,平水期基本呈干涸状态,丰水期由于雨水集中,易形成洪水,1982年出现建国以来最大洪峰,洪峰流量达到4131立方米/秒,超过20年一遇洪水频率,但城市未受洪涝灾害。总干渠由于上游设闸拦蓄,沁阳段总干渠亦成干涸状,目前已经成为沁阳城区的一条排污明渠。城区同时还有几条小型灌渠流经,但也基本无水,成为城市的排水沟渠。市域内尚有蟒河、丹河等河流和逍遥、八一两座中型水库。两座水库由于库址地质条件等因素,蓄水量甚少。
气候气象
本市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属暖风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四季分明,具有“春季干旱风沙多,夏季炎热日照长,秋季晴朗雨丰沛,冬季寒冷雨雪少”的特点,北部山区与南部平原气象条件略有差异。
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干旱、暴雨、雨涝、冰雹、风灾。
干旱天气春天频率为95%,且大多较为严重;初夏频率为60%,严重的占30%;秋旱为80%,其中40%较为严重。跨季连旱200天以上四年一次。
夏秋二季容易出现雨涝。1982年7月29日至8月2日连降5天暴雨,最大降水量274.5mm,山洪暴发,河流溢涨。
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
沁阳市域内自然资源相对丰富,境内有矿产资源20余种,其中铝矾土、白云石、磺石、钾长石、铁矿、锂矿等储量丰富,是河南省矿藏资源密集区之一。山药、地黄、牛漆、菊花“四大怀药”已有5000多年的栽培史,享誉中外,在国外被誉为“华药”。生姜、烟叶、大蒜“怀府三辣”久负盛名,远销欧亚。
沁阳位于太行山天然汇水盆地,地下水总储量达1.96亿立方米,属华北富水地区之一。
区内名胜古迹众多,有神农山省级风景名胜区、三圣塔(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清真北大寺、朱载堉纪念馆(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李商隐墓、白松岭猕猴保护区、丹河峡谷、神仙洞等共88处,具有较高旅游开发价值。历史上文化名人荟萃,唐有诗人李商隐、史学家司马贞,元有科学家许衡,明有科学艺术家朱载堉、名宦何瑭等。
历史沿革
沁阳有七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人杰地灵。古代曾为豫西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京洛孔道”、“覃怀古都、 河朔名邦”之美称,由于历史原因,其建置、归属多次变迁。
夏为冀州覃怀域,商称鄂候封地,属畿内。周初谓“邗国”,后归郑国,春秋时为晋南阳。战国时为韩赵二国之地。秦时属三川郡及河东郡地。二汉时初为野王邑,归殷国,汉高祖(前205年)为野王县,归河内郡。汉武帝时(前90年)野王县为冀州司隶部河内郡辖。三国时建制仍旧,地属曹魏,二晋初河内郡郡址野王县。西晋怀帝时(公元308年)野王县为前赵,东晋时属后赵,废河内郡为野王郡。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