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蛹虫草子实体人工栽培技术.doc
蛹虫草子实体人工栽培技术
摘要 介绍了蛹虫草子实体人工栽培技术,包括产地环境、栽培场所、培养基配制、灭菌、菌种培养扩繁、培养场所消毒、恒温培养管理、污染防治、采收、贮藏等内容,以期为蛹虫草人工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 蛹虫草;子实体;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Q949.327.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5-0091-01
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又名北冬虫夏草或北虫草,分类学上属于真菌门(Eumycota),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ia),核菌纲(Pyrenomycetes),球壳目(Sphaeriales),麦角菌科(Claviciptiaceae),虫草属(Cordyceps),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药(食)用菌[1-2]。新疆野生虫草产地在阿勒泰地区福海县和哈巴河县等,且在自然环境中通常无子座,极少部分会长出细而短的子座,不能达到消费的需求[3],加上近几年来人为地不断采挖,使其野生资源日趋枯竭,从而导致市场供不应求、价格昂贵。蛹虫草作为药(食)用菌已被广泛接受,市场需求在不断扩大,作为传统名贵中药冬虫夏草的代用品来开发,蛹虫草的人工培养已获得成功并进入产业化阶段[4-5]。因此,针对新疆蛹虫草的菌种资源,近几年来,笔者在新疆阿勒泰地区采集野生蛹虫草资源,经分离、纯化,筛选出了优质高效的新疆蛹虫草菌种,并明确了蛹虫草人工栽培的场所、条件和培养关键技术。
1 产地环境
产地应选择在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的生产区域。
2 栽培场所
要求选择具备保温、保湿、通风性好、硬地面、无污染源的场所。在场所内合理安放培养架等类似设置,并安装节能灯作为光源,光照强度40~60 lx;在培养场所顶部安装紫外消毒灯等消毒设施,并安装空调和加湿器保温、保湿设备等。
3 培养基配制
改良型PD培养基配方[6]: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蛋白胨3 g,磷酸二氢钾(KH2PO4)2 g,硫酸镁(MgSO4?7H2O)1 g,维生素B 25 mg,用水补至1 000 mL,pH值6.5~7.0。
改良型PDA培养基配方[6]: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蛋白胨3 g,琼脂16~20 g,磷酸二氢钾(KH2PO4)2 g,硫酸镁(MgSO4?7H2O)1 g,复合维生素B 25 mg,用水补至1 000 mL,pH值6.5~7.0。
人工栽培培养基质配方:人工栽培培养基质为100%的大米,或大米∶小麦∶稻壳=6∶3∶1配制培养基基质,培养基基质加入数量按照人工栽培瓶的体积等量添加而定。
等量培养基与基质配比:将改良型PD培养基与培养基基质按1∶1的比例分装到透明的食品级耐高温的塑料瓶或玻璃瓶中,瓶口采用封口膜或带有透气盖的盖子密封。
4 灭菌
将密封好、含有培养基和培养基质的耐高温塑料瓶或玻璃瓶,于101~115 ℃高压蒸汽灭菌15~20 min备用。
5 菌种培养扩繁
5.1 菌种选择及活化
选择来源明确,并经国家认可的有关部门鉴定的不同交配型且亲和性好的蛹虫草菌种。从冰箱中取出不同交配型的蛹虫草菌种,在无菌操作下接种于改良型PDA培养基上,恒温培养箱(21±1)℃光照培养15~20 d。
5.2 接种摇培及人工接菌
及时观察培养皿内菌株的长势,待菌长至皿沿的时候,用灭菌牙签或接种环挑取少量粉色的分生孢子,接种至装有灭菌好的改良PD液体培养基的锥形瓶中,于170 r/min、(21±1)℃下恒温震荡培养3~4 d,获得许多含有小米粒的菌丝球菌悬液。无菌操作下将不同交配型菌种的菌悬液等体积混合,制备好的混合菌悬液采用无菌水稀释10~20倍后,吸取装入栽培瓶的改良型PD培养基1/2体积的稀释菌悬液,均匀添加到栽培瓶中。
6 培养场所消毒
在栽培瓶移入前需将培养场所内消毒。为避免腐蚀性和残留,使用紫外灯、臭氧及行业认可的菌类无副毒作用的杀菌剂等进行室内消毒。
7 恒温培养管理
将接种好的培养瓶置于(21±1)℃的场所内进行培养,培养55~60 d。前3~5 d黑暗、相对湿度60%下培养,待菌丝布满整个瓶面并深扎到瓶底后开始见光。3~5 d后在16 h光照、8 h黑暗、相对湿度85%下培养,在培养料表面或四周见有桔黄色色素形成,并出现米粒状的桔黄色菌蕾,菌蕾伸长后即成为子实体,并逐渐加大室内空气的流通和交换。培养35~40 d时,无菌操作下加入适量改良型PD培养基于栽培瓶中,并放回培养架继续培养。
8 污染防治
做好培养室和接种室内外清洁卫生,使用前彻底采用紫外线灯或电子臭氧发生器等进行消毒灭菌。人工栽培中调节好温湿度,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