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目录(大陆版).doc

《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目录(大陆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目录(大陆版).doc

《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目录(大陆版) 卡尔维诺中文站:首页 - 非小说类作品 - 《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诺顿讲稿) 文稿说明(埃斯特·卡尔维诺) 作者前言 第一讲 轻盈 第二讲 迅速 第三讲 准确 第四讲 可视性 第五讲 繁复 文稿说明(埃斯特·卡尔维诺,台湾译本) 卡尔维诺中文站:首页 - 非小说类作品 - 《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诺顿讲稿) 《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的文稿说明 艾斯瑟·卡尔维诺 关於书名:我审慎地忖度过:伊塔罗·卡尔维诺选择的书名《给下一轮太平盛世的备忘录》,事实上和我所找到的手稿不符,但我认为还是必须保留原名。卡尔维诺考虑过「一些文学价值」、「文学价值之选择」、「六项文学遗产」等书名,随后又舍弃不用,独钟「备忘录」一词——而所有的标题都有「给下一轮太平盛世」等字眼。 1984年,卡尔维诺一接受诺顿演讲(the Charles Eliot Norton Lectures)的提议,便开始构想。面对他可以挑选的广阔范畴,他不免担心起来,因为他深知约束的重要性,直到有一天,他订下一个计画,组织演说内容;随后,他把大部分时候用来进行准备。自1985年1月1日起,他实际上不做其他任何事情,唯一的萦绕牵挂便是准备工作。有一天,他对我宣称,他已经有了八篇演讲的观念和材料。我得悉计画中的第八次谈话的题目叫做 「论(小说的)开头和结尾」。但我至今尚未找到文稿。 1985年9月,我丈夫即将动身前往美国和哈佛大学的时候,已经写下这五篇演说稿。这些当然是卡尔维诺原来要宣读的演讲稿——当时帕崔克·克列(Patrick Creagh)正在进行英文翻译——当然,在哈佛大学出版社出书发行以前,卡尔维诺势必会加以修订。不过,我不认为会有什麼重大的更动;我所读到的初期稿本和最后定稿的差别在于结构,而不在于内容方面。卡尔维诺想把第六次演讲称做「稠」(Consistency),计画人到了剑桥便动手撰写,我找到了其余的五篇,以义大利原文写成,井然有序,安置在他的写字桌上,已经准备好可以摆进行李箱。 我要感谢帕崔克·克列不辞辛苦从事翻译工作;感谢宾夕凡尼亚州大学的凯思琳·休姆整理出版手稿,对我帮助良多;感谢康斯坦兹大学的路卡·马利哥弟对卡尔维诺的作品和思想有深刻的认识。 作者前言 卡尔维诺中文站:首页 - 非小说类作品 - 《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诺顿讲稿) 作者前言 伊塔洛·卡尔维诺 现在是一九八五年,我们和下一轮千福年之间只剩十五年的时光。在此刻,我并不觉得新纪元的逼近会引起什么特别的情绪波动。我并不想在这里讨论未来学,而是要谈文学。目前这一轮即将终了的太平盛世,见证了西方现代语言的诞生与发展,文学的发展则探勘了这些语言在表现、认知、想象等方面的可能性。这也是书籍的千福年,在这一千年中,书籍以我们目前熟悉的形式出现。我们常纳闷,文学和书籍在所谓的后工业科技时代会有什么下场——这样的关注,或许就是一个征兆,表示目前这个太平盛世即将结束。我并不太喜欢沉溺于这种揣测。我对文学的未来有信心,因为我知道有些东西是唯独文学才能提供给我们的。因此,我希望把这些演讲投注于我衷心认同的某些价值、性质,或文学特性,设法从下一轮太平盛世的视野来看待。 第一讲:轻逸 卡尔维诺中文站:首页 - 非小说类作品 - 《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诺顿讲稿) 1. 轻逸 (Lightness) 在第一讲里,我要谈谈轻与重之间的对立;侧重于对轻的价值判断。这并不是说我认为重的价值较少引人入胜,而仅仅是因为,对前者我有更多的话可说。 写了四十年小说,探索过各种道路和作过多种实验之后,应该是我寻求自己毕生事业的总体定义的时候了。我想指出:我的写作方法一直涉及减少沉重。我一向致力于减少沉重感:人的沉重感,天体的沉重感,城市的沉重感;首先,我一向致力于减少故事结构和语言的沉重感。 在这一讲中,我要尝试向我自己一一还有诸位一一解释清楚,我何以认为轻是一种价值而并非缺陷,指出在哪些过往的作品中我发现对轻的理想,并且表明现在我把这种价值放置在何处,又如何将其投射于未来。 我先谈谈上述最后一点。我开始写作生涯之时,每个青年作家的诫命都是表现他们自己的时代。我带着满怀的善良动机,致力于使我自己认同推动着二十世纪种种事件的无情的一一集体的和个人的一一动力。在激发我写作的那种探险性的、流浪汉般的内在节奏,和世界上时而戏剧性时而丑怪的狂热景象之间,我设法寻求和谐。不久以后,我就意识到,本来可以成为我写作素材的生活事实,和我期望我的作品能够具有的那种明快轻松感之间,存在着一条我日益难以跨越的鸿沟。大概只有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了世界的沉重、惰性和难解;而这些特性,如果不设法避开,定将从一开始便牢固地胶结在作品中。 在某些时刻,我觉得整个世界都正在变成石头;这是一种石化,随着人和地点

文档评论(0)

ailuojue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