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净沙秋思》-中国移动139邮箱.doc
“湖北移动校讯通杯”第九届“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征文
评选活动暨第五届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教育
创新论文大赛湖北选拔赛作品登记表
姓 名 性别 教龄 22年 年龄 42 E-mail 2664199348@ 职 称 中一 办公电话 0712-5812047 手机号码 通讯地址 湖北省安陆市烟店镇初级中学 邮编 432624 征文类别 网上注册号学科 语文 出版意向
专著□ 电子杂志□ 学术刊物□ 增刊□ 不同意□ 参赛调查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您参加过我们举办的哪几届征文大赛,请在相应的年份后打勾) 作品名称 《天净沙 秋思》教学设计 摘 要 《天净沙 秋思》是“元曲四大家”之一马致远的一首小令,这首小令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赞誉,一方面是由于它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调虽然低沉,但却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它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比较明显的特点是:静景与动景相映景色与情思相融这首小令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赞誉,一方面是由于它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调虽然低沉,但却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它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比较明显的特点是: 全篇仅五句,二十八字,纯用白描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小令的前三句,十八个字,共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事物,一字一词,一字一景,凝练不简陋九种事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事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2、静景与动景相映 《天净沙 秋思》的艺术效果,又得力于成功地运用映衬技法。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更显出环境的幽静;“西风”与“古道”相映,使道路更见苍凉;在作者勾勒的秋景图上,一面是枯藤、老树、昏鸦在秋风萧飒中一派灰暗,一面是落日的余晖给枯藤、老树、昏鸦涂上一抹金黄的颜色;“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3、景色与情思相融 这首小令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但人的思想感情,是抽象的东西,难于表达。作者运用传统的寄情于物的写法,把这种凄苦愁楚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这些有形的可感的事物,具有明显的深秋色彩,与无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有相通之处,用有形表现无形。自然景物本来是没有思想感情的,当诗人把这些客观事物纳入审美的认识和感受之中,这些事物便被赋予感情的色彩,同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了。“小桥流水人家”,不过是极常见的普通景色,但当它与“断肠人在天涯”同处于一个图景之中时,便不再是孤立的景物,而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使图景带上悲凉的气氛。“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五)学生再读课文,体会节奏、音律之美,找出表现诗人思想感情的句子(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并重读“断肠人”。
三、品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写作特色
(一)插入视频,出示组图,教师随着组图意译全文,整体感知。
枯藤(缠绕的)老树(栖集着)黄昏(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潺潺的)流水(映出附近的)农家,(荒凉的)古道(上萧瑟)秋风(里走着一匹)瘦马。
夕阳(已经朝着)西方落下,(漂泊未归的)断肠人(还远)在天涯。
(二)品读课文,体会课文写作特色
1、让学生阅读课文,找出诗中前三句写了哪九种事物,学生说教师在电子白板上板书:“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事物前分别用了哪些字修饰?教师让学生用彩笔在电子白板上板书在相应事物词前:“(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2、男女生合读前三句:女生读修饰事物的字“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男生读修饰字后相应的事物“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读完后,男女生互换角色读前三句修饰事物的字和表示事物的词。注意读准字音,读出感情,在读中感受此曲一词一景、一字一修饰、用词凝练的语言特色。
3、教师点评过渡:这首小令前三句用18个字、9个词写出9种事物,一词一景,一字一修饰,用词凝练。九种事物“藤、树、鸦、桥、水、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