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b诗歌鉴赏 之三 表现手法.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五、随堂练习 1. 读下面的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简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答案 ⑴衬托,以冰雪林衬托梅花的坚毅耐寒;⑵对比,与混芳尘的桃花对比,显示梅的高洁守志;⑶托物言志(象征),借梅花的形象表达作者的理想追求。 2. 读下面的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简要赏析这首诗是怎样融情于景的。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提示 “绿暗红稀出凤城”。序值春末,已是叶茂枝繁,故说“绿暗”;也已花飞卉谢,故说“红稀”。诗人选用“暗”、“稀”二字,意在以暗淡色彩,隐衬远行客失意出京,气氛沉郁。“凤城”,指京城。友人辞“凤城”而去,作者依依惜别,心情很不平静。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提示 “暮云”句。暮云中的楼阁又映衬着帝京,也将慨然勾起朋友远离的惆怅,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壮志未酬之情。而这些复杂交织的心情,又都从魏阙洒满斜晖的暮景下透出,历代兴亡,茫茫百感,一时交集,萃于笔端,包孕于“古今情”三字中。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提示 尾联,“行人”指面前送别的远行之人。“宫前水”即浐水。浐水源出蓝田县西南秦岭,汇入灞水,浐灞合流绕大明宫而过。正是这条宫前水,不仅流尽了千千万万有才、有为、有志者的大好年光,而且也流尽了腐朽没落、日薄西山的唐王朝的国运。 2. 读下面的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简要赏析这首诗是怎样融情于景的。 答案 这首诗将友情、人世沧桑之情、天下兴亡之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融情于景的特色。 点面结合: 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其实也就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蜀道难》中,作者先写蜀道的高险,又抓住蜀中富于个性特征的“剑阁”精雕细刻,从面到点,从全景到特写。既突出了蜀道高险的共性,又表现了剑阁特有的地形、战争频繁等特性。 虚实结合(联想和想象) 王昌龄《送魏二》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一二句实写眼前之景,三四句通过联想和想象虚写朋友夜泊潇湘的情状,表现了作者的惆怅和依恋之情。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前两联实写“喜欲狂”的生活场景,后两联虚写“还乡”的欢畅,作者听闻官兵捷报而欣喜若狂的情态跃然纸上。 象征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表达更为含蓄。 比如,诗人常赋予松、竹、梅、菊、兰等特定的象征意义,借助它们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如陆游《卜算子 咏梅》,以梅自喻,表现自己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 《孔子》主题曲 《幽兰操》 演唱 王菲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众香拱之,幽幽其芳。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以日以年,我行四方。 文王梦熊,渭水泱泱。 采而佩之,奕奕清芳。 雪霜茂茂,蕾蕾于冬, 君子之守,子孙之昌。 猗猗:形容兰的叶姿优雅绰约。 扬扬:往上升腾。 文王梦熊:周文王梦见飞熊扑入帐中,遂在渭水边上访得姜子牙,此典故在儒家文化中,一直是“王者求贤,贤遇明主”的理想典范。 泱泱:宏大,水深而广的样子。 奕奕:光明,若日月之丽天也。 再如唐代诗人虞世南的《蝉》中“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作者是在强调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凭借,自能声名远播。 象征,常与托物言志相结合。 白描 中国画技法名。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也泛指文学创作上的一种表现手法,即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形象。 如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 又如:唐代诗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可谓是运用白描手法的名篇。

文档评论(0)

11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