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伴性遗传与遗系谱图
一.遗传系谱图解法:
1.确定是否伴Y遗传:基因只在Y染色体上,没有显隐性之分,患者全为男性,具有世代连续性,女性都正常。若患者男女都有,则不是伴Y遗传。再进行以下判定。
2.确定系谱中的遗传病是显性还是隐性遗传。
双亲正常,其子代中有患者,一定是隐性遗传病。
双亲患病,其子代中有正常者,一定是显性遗传病。
3.确定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X的遗传:
在已确定隐性遗传中:
若有父亲正常,女儿患病;或者母亲患病,儿子正常,一定是常染色体遗传。
在已确定显性遗传中:
若有父亲患病,女儿正常;或者母亲正常,儿子患病,一定是常染色体遗传。
人类遗传病判定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
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无病非伴性。
显性遗传看男病,母女无病非伴性。
4.若无明显特征只能做可能性判定:
在系谱中若该病代代相传:显性可能性大。
若患者男女各半,性状表现无明显的性别差异,常染色体的可能性大;
若患者女多男少,性状表现有性别差异,X染色体可能性大。
在系谱中若该病隔代相传,隐性可能性大:
若患者男女各半,性状的表现无明显的性别差异,常染色体的可能性大;
若患者男多女少,性状表现有性别差异,X染色体的可能性大。
图 遗传病类型 一般规律 遗传特点 常隐 无中生有为隐性;女患的父亲正常可否定伴性遗传
隔代遗传男女发病率相等 常显 有中生无为显性:男患的女儿正常可否定伴性遗传 连续遗传男女发病率相等 常隐或X隐 无中生有为隐性;但是无法否定是伴性遗传,两种情况都要考虑 隔代遗传
常显或X显 有中生无为显性;但是无法否定是伴性遗传,两种情况都要考虑 连续遗传 最可能X显 父亲有病女儿全有病最可能X显 连续遗传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非X隐 女性患者的儿子正常可以否定伴X隐性遗传 隔代遗传
二、判一判
结论:该病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病。结论:初步认定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结论:初步认定该病为伴X染色体性遗传病遗传工作者在进行遗传病调查时发现了一个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系谱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回答(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
(2)乙病的遗传方式不可能是▲。
(3)如果II-4、II-6不携带致病基因.按照甲、乙两种遗传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请计算:
①双胞胎(IV-1与IV-2)同时患有甲种遗传病的概率是▲。[高考资源网]
②双胞胎中男孩(IV-I)同时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女孩(IV-2)同时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慨率是▲ 。
下图为甲种遗传病(基因为A、a)和乙种遗传病(基因为B、b)的家系图。其中一种遗传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另一种位于X染色体上。请回答以下问题(概率用分数表示)。
(1)甲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
(2)乙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
(3)Ⅲ-2的基因型及其概率为 。
(4)由于Ⅲ-3个体表现两种遗传病,其兄弟Ⅲ-2在结婚前找专家进行遗传咨询。专家的答复是:正常女性人群中甲、乙两种遗传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分别为1/10 000和1/100;H如果是男孩则表现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分别是____________,如果是女孩则表现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分别是___________;因此建议____________。
答案:(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3)AAXBY,1/3或AaXBY,2/3(4)1/60000和1/200 1/60000和0 优先选择生育女孩
下图左边为某家庭的遗传系谱图,已知该家庭中有甲(A、a基因控制)(乙(B、b基因控制)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另一种是白化病:右图表示的是该家庭成员个体细胞分裂过程中控制甲、乙两种遗传病的基因所在两对染色体的变化。请据图回答:
(1)根据上图判断,乙病属于哪一种遗传病? ,Ⅱ4的基因型是 。
(2)Ⅱ4和Ⅱ5再生一个孩子,患两种病的概率是 。
(3)右图①细胞处于 期,该家庭中哪个个体的染色体和基因组成可以用右图①表示 。
(4)右图②细胞中有 个染色体组,导致该细胞出现等位基因的原因之一可能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