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而无术汉元帝
学而无术汉元帝
—— 西汉最傻皇帝不解释
侯虹斌 昨天 12:04
一般读者眼里,知道有汉元帝这个人,大概还是因为王昭君。《汉书》里,关于王昭君的记载不多,且都是入匈奴之后,而且名字还不一样,有时称“王樯”,有时称“王墙”,当了阏氏之后,称为“王昭君”。至于如何嫁过去的,只简单地说,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希望复修朝贺之礼,元帝很高兴,“其改元为竟宁,赐单于待诏掖庭王樯为阏氏。”
(图注:2007年央视版《王昭君》剧照。刘德凯饰汉元帝,杨幂饰王昭君。图片来自网络)
范晔写的《后汉书》可就详细多了。他在《后汉书·南匈奴列传》记载,“昭君字嫱”,呼韩邪来朝的时候,元帝要赐给他五位宫女;昭君入宫多年,见不到皇帝,心灰意冷,就主动向掖庭求行。呼韩邪临走前,元帝把五位美女赐给他;结果昭君一出现,长得极为漂亮,顾影徘徊,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
我看到有人批评范晔的这段文字文学性太强,不像是史实。但元帝的名声是坏了。后来的诗词曲赋里,还多了个索贿的画工毛延寿,戏剧张力更强了。——那是后话了。没有找到新的证据前,不好说《后汉书》的细节是否是真的,但,这种行事方式,实在是太像汉元帝的行事作风了:刘奭,一直都昏头昏脑,从没搞清楚过状况。大家记得吧,当初刘奭还是太子时,在宫女当中挑了王政君为妃,完全是糊里糊涂乱选的,结果王政君后来成了皇后、太后、直至五朝皇太后!
西汉也出一些糟糕的皇帝,但各有各的糟糕法,没有谁,像元帝那样,智商低,不学无术。不,他是学而无术。如我们所知,元帝有深厚的经学修养,非常重视经学,喜好儒术。但这又能说明什么问题?这个时代我们不照样看到大把博士、学者、教授、专家,说出的话蠢得天理不容?
萧望之之死,就是元帝的杰作。萧望之为一代名臣,很受宣帝重用,在宣帝时,就曾任御史大夫、太子太傅等职,还受遗诏辅政。元帝即位后,望之“以师傅见尊重”,朝中大事,多所匡正,元帝赐其为关内侯,以录尚书事总理朝政。位份如此尊贵,可惜,他的直接死因却是因为元帝的误会,十分儿戏。
宦官弘恭、石显与萧望之有隙,郑朋与这两人勾结,告发萧望之阴谋罢免车骑将军,及排挤许章和史高等两位重臣;因为他是在诬陷,怕萧望之说出真相,还专门挑了萧望之休假的时候来上奏给元帝。弘恭、石显、对元帝说,萧望之“欲以专擅权势,为臣不忠,诬上不道,请谒召致廷尉”。——你能想象元帝是什么反应吗?他居然不懂书面语,不懂得“谒者召致廷尉”就是下狱,就说“好”。后来元帝才知道萧望之已经关在狱里了,大惊失色:“你难道不是说让廷尉问他几个问题吗?”弘恭和石显二人叩头认错,元帝说,把我的老师放出来吧?这时,此二人又唆使史高出面说,既然你的老师都坐牢了,马上放出来不好,人家会说你皇帝抓错人,多不好听啊。还是罢他的官吧!元帝一听也是,居然又说“好”。结果,毫无过错、甚至皇帝也知道他们毫无过错的萧望之和另外两个人被免官,谗者郑朋升官,当了黄门郎。
妈呀,元帝这是什么逻辑?难怪司马光评述道:“甚矣,孝元之为君,易欺而难悟也。”
精彩的还在后面呢。元帝内疚,过了几个月就任萧望之为给事中,准备下一步就让他当丞相了。萧望之的儿子散骑中郎萧伋,这时顺势上奏说父亲上次坐牢和被免职是冤枉的;有关部门受理了这件事,弘恭、石显等人又对元帝说:萧望之这个人,说自己是冤枉的,不就是责怪皇帝您错了吗?不让他真正坐坐牢,杀杀他的锐气,他是不会服气的。天真无邪的元帝,忘了萧望之真的是没有罪的,他直接就问:“我的老师性格刚烈呀,他不肯坐牢怎么办?”这两人赶紧说:“没事没事,他的过错就是说错话了,坐坐牢又有什么不了起呢,又死不了人。”
使者到了萧府,召萧望之。萧望之想自杀,夫人不让,说这必定不是皇帝的真实意思。但萧望之觉得活到快七十这把年纪了,教了皇帝那么多年,还三番几次给这个不成器的学生折腾、坐牢,没意思,就自杀了。
元帝一听到萧望之的消息,又是大惊,拍着手说:“我本来就怀疑他是不愿意坐牢的,你们果然杀了我的好老师!”
当然,也会有人疑惑:会不会是元帝本来就烦萧望之,想趁机除掉他呢?应该不是。元帝和萧望之并无冲突,否则他为什么又总想弄萧望之当丞相。你看,在萧望之死后,他一直哭一直哭,饭也不吃,哭得左右的人都受不了了。后来每年都派人祠祭萧望之的坟墓,一直到他自己死了为止。如果是他自己想杀了萧望之,演戏哪里需要演那么足的?观众都没了。
要说元帝痛惜萧望之被误杀吧,可为啥他一不彻查事件,不替自己的老师平反,让他死后仍是待罪之身;二不处理诱导他犯错的主谋,石显啥事都没有?只能说,二货不解释。
弘恭、石显等人搞掉别的大臣,手法也类似,元帝一直都任其摆布,人家叫东他不会往西——在各种政治斗争中,元帝全面倒向了男宠石显。学者吴稼祥在《公天下》一书中同,认为元帝是典型的庸主,“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其实意思就是,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