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年辽宁省重中学协作体高考模拟考试语文和英语参考答案
2013年辽宁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高考模拟考试语文科试卷
参考答案
1、C(不属于对“今古文经之争”的理解,只是今文经学的做法。)
2、D(A、因果关系错误;B、古文则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的古文字,属于偷换概念,或张冠李戴;C、“取代了 正统的古文经学”错误。)
3、B(A、推断以偏概全了;C、不构成因果关系;D、“乾嘉学派的出现”只是古文经学复兴全盛的原因,强加给对哲学思想影响)
4、B(B. 安:使……安定,安抚)
5、C.(①④侧面表现 ⑤薛平作战)
6、A(A相州刺史是后来怀恩上奏朝廷,朝廷下诏任命,怀恩只是让他仍然守相州。)
7、(1)军吏想要遵照河北旧例,胁迫薛平留下来管理后务,薛平假装答应他们,让官给叔父薛崿,在一天夜里因为奔丧回家。 (“故事”“知”“伪”各1分,大意2分)
(2)棣州被叛贼围困,朝廷于是委派薛平率领军队援救棣州,薛平就派遣将领李叔佐带领五百士兵救援。 (“委”“以”被动句各1分,大意2分)
8、上片首二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天气和居住环境。 (1分)“一漏天”、“似乘船”的比喻,形象新颖地写出秋雨连绵不绝、人不堪其苦的情景,突出了黔州贬所环境之险恶。(2分)联系“万里”二字,暗含作者去国怀乡,身世浮沉的凄凉之情。(2分)这比使用“人鲊瓮中危万死”的夸张说法来得蕴藉耐味。
9、词的首二句写出了贬谪之所环境的恶劣,生活的困苦,前两句起调低沉,起篇为抑;后三句紧跟重阳佳节天气放晴,纵酒豪饮,有意外之喜与豪放之情,此为一扬;下片借老翁头上插花不入俗眼的举止,写出自己不服老的气概,这比前写纵饮更进一层,词情再扬,此为二扬;最后三句自己还要骑马射箭,吟诗填词,其气概直追古时的风流人物,更将豪迈气概表现到极致,此为三扬。(4分,每点1分)全词结构一抑三扬,笔力豪迈,抒发了作者虽被贬黔州、身居恶劣环境,却穷且益坚、老当益壮,不屈于命运的摆布的乐观精神和博大胸怀。(2分)
10(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辩乎荣辱之境
(2)可以横绝峨眉巅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负箧曳屣 足肤皲裂而不知。
11(1)选E给3分 选B 给2分 选A给1分,选C、D不给分(A“给读者阅读本文带来模糊的印象”错,作者开篇故意语焉不详,这是设置悬念,引发读者探究的兴趣。C父与子的矛盾冲突,实际上是表现了“大人”在不理解孩子的天性和天赋的情况下,对孩子的天性和天赋的粗暴扼杀,体现了作者对他们的批评。D“戏谑、夸张的手法”错,“反衬了清兵卫的无知”错。)
(2)第一问:塑造了一个热衷于葫芦,并且对于鉴赏和收藏有特别的天赋的孩子形象。
①聪明、有智慧。第2段中清兵卫制作葫芦的动作描写(细节描写)。
②执拗、有个性(个性独特)。对于客人的批评,清兵卫只是淡淡的一句“这样的好呀”;客人、父亲(清兵卫)谈论葫芦情节中,清兵卫喜欢周正平凡的葫芦;客人、父亲喜欢奇特的葫芦。(语言描写)
③有天赋和非凡的鉴赏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清兵卫一毛钱买的很普通的葫芦竟然被校役以五十块的价钱卖给了古董商,而古董商又以六百块钱的价格将葫芦卖给了当地的富家。(侧面描写)
④性情孤独(不善沟通)。清兵卫似乎没有朋友,他的朋友只是他的葫芦、他的爱好。他的世界无法跟别人沟通。这大概是一种天才的苦闷。
⑤不敢抗争。对于教员没收葫芦、父亲粗暴地砸碎自己的宝贝葫芦时对清兵卫神态描写
第二问:小说运用动作描写(细节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以及侧面描写(对比、反衬)艺术表现手法
(人物特点答出3点给3分;描写技巧写出3种,并能结合文本加以分析给3分)
(3)①清兵卫对葫芦的喜爱构成了小说的线索:串联了小说的情节,使小说的情节围绕这个展开;②推动情节的发展:痴迷葫芦、发现葫芦、买葫芦……;③是叙事的焦点:清兵卫痴迷葫芦、清兵卫发现葫芦、清兵卫上课玩葫芦、教员没收葫芦、父亲砸碎葫芦,始终没有离开葫芦;④“葫芦”在小说中有象征意义:象征的是自然、美、和谐;⑤深化主题,葫芦的最终归宿是对他父亲和教员的无知与粗暴进行最有力的反驳和讽刺,进一步深化主题。
(观点和分析各给1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满分)
(4)主题:本文通过清兵卫对葫芦的爱好被老师和家长扼杀的故事,表现了“大人”在不理解孩子的天性和天赋的情况下,对孩子的天性和天赋的粗暴扼杀,体现了作者对他们的批评,同时呼吁要尊重孩子的个性,让个性健康发展。
启示:①从小说中教员与父母角度看,老师家长和社会:提高认识,对孩子的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给予理解和支持,并正确指导、调控,给孩子以自由的空间,发展自己,健康成长。小说中清兵卫对葫芦富有天赋般的痴迷,却没有得到教员、家长的认同,相反却遭到教员的训戒和来自父亲的揍骂,扼杀了孩子的审美天性。老师家长应对孩子的兴趣爱好给予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不能以权威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