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外科浓缩精华版讲解.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 疮疡 ————疔 (概念: 疔是一种发病迅速,易于变化而危险性较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多发于颜面和手足等处。根据发病部位和性质不同,分颜面部疔疮、手足部疔疮、红丝疔、烂疔、疫疔等。) 一、颜面疔疮的特点、辩证、调护、注意事项 1、特点: (1)发于颜面部 (2)初起有粟米样脓头,根脚坚硬,如钉丁之状。 (3)易发走黄而危及生命。病人可出现延及眼部及其周围组织的进行性红肿和硬结,伴有局部压痛、寒战、高热甚至昏迷等,病情十分严重,死亡率很高。 2、辨证分型 火毒炽盛证 热毒蕴结证 热毒蕴结证 证候:红肿高突,根脚收束;发热头痛;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解毒 方药: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加减。 火毒炽盛证 证候:疮形平塌,肿势散漫,皮色紫暗,焮热疼痛;伴高热,头痛,烦渴,呕恶、溲赤;舌红,苔黄腻,脉洪数。 治法:凉血清热解毒。 方药: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加减。 3、调护注意事项 有全身症状者宜静养休息,并减少患部活动。 忌内服发散药。忌灸法,忌早期切开及针挑,忌挤脓,以免疔毒走散入血: 平素不要过食膏粱厚味,患疔后忌食烟酒及辛辣、鱼腥发物。 二、颈痈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治疗 1、病因病机 外感风温、风热之邪 内伤情志,气郁化火 患乳蛾、口疳、龋齿或头面疮疖毒邪流窜至颈部 喜食辛辣、膏粱厚味,痰热内生 以致外邪内热挟痰蕴结于少阳、阳明经络,气血凝滞,热胜肉腐而成痈肿。 2、临床表现 多见于儿童,冬春季易发。发病前多有乳蛾、口疳、龋齿或头面疮疖,或附近有皮肤粘膜破伤病史。多生于颈旁两侧,也可发生于耳后、项后、颌下、颏下。 1)初期:初起结块形如鸡卵,皮色不变,肿胀,灼热,疼痛,活动度不大,逐渐漫肿坚实,掀热疼痛。伴有寒热、头痛、项强、舌苔黄腻、脉滑数等症状。 2)成脓期:若4-5日后发热不退,皮色渐红,肿势高突,疼痛加剧如鸡啄,伴口干、便秘、溲赤、苔黄腻、脉滑数等症状,是欲成脓。至7-10日按之中软而有波动感者,为内已成脓。 3)溃后期:脓出黄白稠厚,肿退痛减,约Io-14日左右可以愈合。 3、治疗 内治法:治疗以散风清热 化痰解毒 风热痰毒证 治法:散风清热,化痰消肿。 方药:牛蒡解肌汤或银翘散加减。 外治法: 初起:用金黄膏或金黄散。 成脓:切开排脓。引流应通畅,外敷金黄膏。有腐肉者用八二丹、九一丹;脓腐已尽,见出透明浅色粘液者,宜生肌收敛,改用生肌散、太乙膏或生肌白玉膏或生肌玉红膏盖贴 溃后:有腐肉者用八二丹、九一丹,用红油膏盖贴;脓腐已尽,改用生肌散、太乙膏或生肌白玉膏或生肌玉红膏盖贴。 有袋脓者,可先用垫棉法加压包扎,如无效可扩创引流。 三、有头疽的特点、临床表现、辨证治疗 特点 多见于中老年,尤其是消渴病患者。 好发于项后、背部等皮肤厚韧处。 初起皮肤上即有粟粒样脓头,焮热红肿胀痛,迅速向深部及周围扩散,脓头相继增多,溃烂后状如莲蓬、蜂窝,范围常超过9——12CM,大者可在30CM以上 临床表现 部位:多见于项后、背部。 年龄:多见于中老年,多数有糖尿病史。 局部症状 七日成形;二候成脓;三候脱腐;四候生肌 初期:(一候 ) 局部红肿结块,肿块上有粟粒样脓头,作痒作痛,逐渐向周围和深部扩散,脓头增多,色红、灼热、疼痛。 中期:(二至三候)(溃脓期)疮面腐烂,形似蜂窝,肿势范围大小不一,常超过10CM,甚至大逾盈尺;随后中央部逐渐坏死、溶解、塌陷,象“火山口”,内含有脓液和大量坏死组织。 收口期:(四候 ) 脓腐渐尽,新肉生长,肉色红活,逐渐收口而愈。少数病历,亦有腐肉虽脱,但新肉生长迟缓者 全身症状 初期即可有发热恶寒,头痛,食欲不振等,酿脓期全身症状明显,溃后或切开引流后,如脓液畅泄,全身症状也渐减或消失。 有糖尿病者糖尿病症状加重。 若兼见神昏谵语、气息急促、恶心呕吐、腰痛,发斑等严重全身症状者为合并内陷或出现糖尿病并发症 辩证治疗 (1)内治法 (2)外治法 火毒凝结证 证候:多见于壮年正实邪盛者。局部红肿高突,灼热疼痛,根脚收束,迅速化脓脱腐,脓出黄稠;伴发热,口渴尿赤;舌苔黄,脉数有力。 治法:清热泻火,和营托毒。 方药: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 湿热壅滞证 证候:局部症状与火毒凝结证相同;伴全身壮热,朝轻暮重,胸闷呕恶;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化湿,和营托毒。 方药:仙方活命饮加减。 阴虚火炽证 证候:多见于消渴病患者。肿势平塌,根脚散漫,皮色紫滞,脓腐难化,脓水稀少或带血水,疼痛剧烈;伴发热烦躁,口干唇燥,饮食少思,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燥,脉细弦数 治法:滋阴生津,清热托毒 方药:竹叶黄芪汤加减。 气虚毒滞证 证候:肿势平塌,根脚散漫,皮色灰暗不泽,化脓迟缓,腐肉难脱,脓液稀少,色带灰绿,闷肿胀痛;伴高热,小便频数,

文档评论(0)

1192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