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讲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法制史 第一讲 导 论 在历史和文化中寻求法的印迹 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并不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梦魇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 ——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 一、概念 中国法制史主要探究中国法律的起源及其历史沿革,以及其赖以存在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历史背景,揭示当前法律的制约因素及路径依赖,为当下的法律提供权威的规则渊源。 二、价值 ⒈求真价值 理性地研究法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理性地研究历史,因为没有历史,我们无以知晓规则的精确范围,因而历史必然成为法律研究的一部分。 ⒉史鉴价值 史者记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校其总成绩,求得其因果,以为现代一般人生活之资鉴也。——梁启超 现在的行动不仅预示着将来,而且依据于过去;如果忽视历史,就难以采取明智的行动。——[英]汤因比 古之糟魄,可以为今之精华。非贵糟魄而直以为精华也,因糟魄之存,而可以想见精华之所出也。古之疵病,可以为后世之典型。非取疵病而直以之为典型也,因疵病之存,而可以想见典型之所在也 。——(清)戴震 法史学不仅要“彰往”,不能让法律的历史湮没,要“藏往” 法的历史记忆;而且还要“察来”,知道人类怎样借助使人类的生活比过去更好。法史之“有用”,亦在于此。 ⒊精神价值 灋 《说文解字》说:“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廌]去。” ⒋国际学术交流价值 改革开放前曾经召开过三次“中国法制史的国际研讨会”,都没有邀请大陆学者。 张晋藩:“如果我们的后代,到外国去学习中国法制史,岂不是我们的罪过!” 三、中华法系的特征 薛允升的总结 德主刑辅 礼法结合 经义决狱 林咏荣的总结 法律与道德混同 法律与命令相等 公法与私法合一 杨一凡的总结 礼法结合 以民为本,抑强扶弱 天下为公,义务互付 追求和谐,重视调解 家族主义,家国一体 郝铁川的总结 法典的法家化 法官的儒家化 民众意识的鬼神化 ⒈儒家思想影响,礼法结合 受儒家仁政思想影响,形成德主刑辅的立法指导思想 受儒家三纲学说影响,法律内容上维护皇权、父权和夫权 受儒家天人合一、阴阳五行思想影响,司法上形成春秋决狱、虑囚、大赦和秋冬行刑等制度 ⒉家国同构,家族本位 “修齐治平” 家国相通 家庭关系对法律的影响 法的家族、血缘、伦理特征 ⒊崇尚仁恕,减轻讼累 提倡教化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追求“无讼” “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 “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⒋制定法与判例相结合 重视成文法的制定 律令法体系 司法实践中适用“例” “例”的逐步完善 法律的稳定性和灵活性结合较好 ⒌援法定罪与比附类推互补 思想:律法断罪,皆应引律令正文。若无正文,依名例断之。其正文名例所不及,皆不论。 制度: 诸断狱皆须具引律令格式正文,违者笞三十。 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 ⒍法律文化一元多层次 大一统的政治格局 调整少数民族的法律 少数民族法制的输入 多民族法制的融合 大量乡规民约的存在 四、参考书目 (一)程树德:《九朝律考》 (二)蔡枢衡:《中国刑法史》 (三)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四)费孝通:《乡土中国》 (五)梁治平:《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 (六) [美]黄宗智:《清代的法律、社会与文化: 民法的表达与实践》 (七)[美]布迪、莫里斯:《中华帝国的法律》 (八) [美]孔飞力:《叫魂》 (九) [美]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十) [日]滋贺秀三:《中国家族法原理》 第二讲 中国法制的萌芽期 (夏商西周的法律制度 一、中国法律的起源 (一)关于中国法律起源的不同说法 ⒈黄帝说 ⒉尧舜说 ⒊夏代说 ⒋商代说 (二)中国古代法制的生成环境 ⒈疆域辽阔,封闭的内陆自然环境 ⒉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⒊以家庭为本位的宗法等级社会结构 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⒌重伦理义务的文化传统 (三)我国法律起源的路径 《左传》: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国语》: 国之大事,惟祀惟戎。 ⒈礼源于祭祀 “礼,履也,所以事神以致福也。” “礼事起于燧皇,礼名起于黄帝。” 礼——三代的根本大法 《淮南子》:礼义者,五帝三王之法籍。 ⒉刑起源于战争 刑始于兵 师出于律 兵狱同制 《国语·晋语》:“夫战,刑也。” 刑罚从战争中产生 《汉书》:因天讨而作五刑。 刑具从兵器中产生 《国语》: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中刑用刀锯,其次用钻凿…… 法官从军官中产生 蚩尤像 蚩尤时的犯罪与刑罚 三苗的五种犯罪行为 寇贼、鸱义、奸宄、夺攘、矫虔

文档评论(0)

11922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